在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谈
治国理政》第五卷研讨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根据本次中心组学习安排,今天我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五卷怎么学、怎么用这个主题,结合我们 XX 镇地处西北偏远
地区的工作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考,与大家交流。《习
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集中反映了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
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
思想武器。对于我们身处基层的党员干部而言,学好用好这部重
要著作,不是一个空泛的理论要求,而是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具
体工作的“金钥匙”。我们 XX 镇作为多民族聚居区,维护稳定、
促进发展、凝聚人心的任务艰巨繁重,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最终都要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
因此,学习“第五卷”必须与我们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学
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一、学深悟透,把握“第五卷”的精髓要义,将其作为我们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总钥匙”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博大精深,贯穿着坚定的人民
立场、宏阔的历史视野、科学的思想方法。学习这部著作,我们
不能停留在字面,必须深入领会其核心要义,特别是要把握好贯
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以指导我们破解发展难题。
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书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
山”的论述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对我们乡镇工作而言,
人民就是全镇的各族群众。我们的一切工作,无论是产业发展、
环境整治,还是文化建设,最终都要看群众是否满意、生活是否
改善。这要求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
场上,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我们的第一要务。
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书中强调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
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我们 XX 镇来说,自信自立就是不
能有“等靠要”的思想,不能因为地处偏远、资源有限就妄自菲
薄。我们要立足自身独特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等资源禀赋,坚
定不移地走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挖掘内生动力,激
发全镇各族干部群众的创造活力。
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守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守住党的领导、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就是要在守
住根本的前提下,以新思路、新办法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我们镇的民族工作,守正就是要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五个认同”的大方向;创新,就是要结合新时代特征,探
索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载体、新路径,让民族团结工作更
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知行合一,找准“第五卷”的实践落点,以理论学习成
效推动 XX镇高质量发展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第五卷”,关键在于“怎
么用”。我们要把书中的思想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发展
的举措和改善民生的实效。近年来,我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这条主线,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这些工作正是对“第五卷”
中相关重要思想的基层实践。
一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抓好民族团结
与民生改善。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也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我镇借鉴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深
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九进”行动,在全镇 3 个村、2 个社区成
功打造了示范点,其中 XX 社区创建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
区,其探索的“民族团结议事会”制度,有效化解了邻里矛盾,
成为基层治理的有效模式。我们建成了镇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教育基地,2025 年以来已接待党员群众参观学习超过 1200
人次,开展各类专题宣讲 18 场,在全镇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
亲”的浓厚氛围。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发展成果公平
惠及各族群众,让大家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增进了解、
加深感情,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二是贯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的重要论述,倾力抓好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 XX 镇
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
华文化璀璨画卷中的一抹亮色。我们建立了镇级非遗人才库,收
录了刺绣、木雕等技艺传承人 23 名,并成功推动 1 项技艺申报
为市级非遗项目。为了破解传承难题,我们打造了“非遗小院”
体验空间,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已培育年轻传承人 15 名,
为“XX 跳花节”等传统民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