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2025 年“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深刻领会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
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系列文件精神,严格落实省市区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工作要求。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
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服务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
设。将“五项管理”作为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抓手,作为解决人
民群众教育关切问题的重要举措。着力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优化
教育教学生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
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围绕“五项优化”目标,构建科学
规范的管理体系,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全新格局,全方位提升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一)优化作业设计与管理。构建分层分类、科学合理的作
业体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显著提升作业的育人实
效。通过精心设计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锻
炼和提高。
(二)优化睡眠保障体系。完善作息时间管理,大力改善午
休条件,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睡眠,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让学
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三)优化手机使用管理。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
确、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够
在数字时代合理利用手机等工具,而不被其过度干扰。
(四)优化课外读物遴选机制。严格把控进校园课外读物的
质量,丰富高质量课外读物的资源,积极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
围。让学生在优秀的读物中汲取知识和智慧。
(五)完善体质健康促进体系。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保证学
生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
拥有健康的体魄,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扎实推进“五项管理”工作,实现学生作业负担明显减
轻、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电子产品使用更加规范、阅读习惯更加
良好、体质健康明显提升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原则
(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置于首要位置。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
发展规律,统筹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将
“五项管理”融入“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中,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和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系统推进,协同联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学校统一
领导、党组织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协同配合的运行
机制。汇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力量,明确各自职责,共同
推进“五项管理”工作。将“五项管理”与“双减”政策、课后
服务、家校共育等重点工作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同步落实。
(三)标本兼治,长效管理。既要着眼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
题,又要立足长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优化
工作流程、加强监督检查,使“五项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规范化。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教育
引导,实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有机结合,确保管理措施持续
有效。
(四)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充分考虑不同学段、不同群体
学生的实际需求,实施差异化管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
规律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四、工作措施
(一)深化作业管理改革
1.完善作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作业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以
校长为组长的作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学副校长具体负责作
业管理工作。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实行分层管理,明确各层
级的职责和权限。制定《作业管理实施细则》,详细规定作业设
计、布置、批改、反馈、评价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建立作业公示
制度,通过校内公告栏、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向学生和家
长公示作业内容和完成要求,接受社会监督。
2.优化作业设计。加强作业设计研究,组织教师开展作业设
计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根据课程标准和
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分类作业。基础作业
注重巩固课堂知识,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拓展作业注重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践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
践中学习和成长。
3.控制作业总量。严格控制各学科作业总量,根据不同年级
学生的特点和学习任务,合理确定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
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
60 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 90 分钟。班主
任要做好各学科作业的统筹协调工作,避免学生作业负担过重。
4.加强作业批改与反馈。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做到全
批全改,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要进行详
细的批注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鼓励教师采用多样
化的批改方式,如面批、小组批改等,提高作业批改的效果。同
时,要建立作业批改反馈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
完成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二)强化睡眠保障工作
1.完善作息时间管理。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
8:20,中学一般不早于 8:00。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午休时间,保
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同时,要加强对作息时间执行情况的
监督检查,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