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讲稿: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 以思想建设新成效开创高质量新局面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讲稿: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 以 思想建设新成效开创高质量新局面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 “十四五” 即将收官、向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节点胜利召开,全 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 “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 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明 了方向。思想引领力是党的生命力之基、凝聚力之源,是我们 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今 天,我们围绕 “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 这一主题,结合全会 精神与县域实际,共同探讨如何以思想建设新成效开创我县高 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要深刻把握增强思想引领力的时代必然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引领是前进的旗帜。增强党的思想引领 力,不是抽象的理论命题,而是蕴含着历史唯物论的本质要 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实践需 要。 (一)从历史维度看,思想引领力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制胜 密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上的先进 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此 为锐利武器,带领人民从革命战争年代的 “唤起工农千 百万”,到建设时期的 “团结一致向前看”,再到新时代 的 “凝聚奋进新征程”,每一次历史性跨越都离不开思想引领 的强大支撑。反观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正是因为执政党放弃 了正确思想引领,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泥潭,最终导致思想混 乱、组织涣散。历史雄辩地证明,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 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 (二)从时代维度看,思想引领力是应对风险挑战的迫切需 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冷战思维与保护 主义阴霾不散,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改革发 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二十届四中全 会精准定位 “十五五” 时期是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 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面对这样的承启阶段,各种 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趋激烈,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特征 更加明显。如果思想引领力不强,就难以廓清思想迷雾、凝聚 社会共识,更无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 (三)从实践维度看,思想引领力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保障。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工业新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 期,既要承接 “十四五” 发展成果,又要落实 “十五 五” 部署要求,无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振兴,还是 优化民生服务,都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只有把党的创新 理论转化为全县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把思想共识转化为干事 创业的实际成效,才能破解发展难题、跨越发展瓶颈,在区域 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要精准锚定增强思想引领力的核心要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增强思想引领力提供了根本遵循。从 全会精神中,我们可以清晰把握思想引领力的核心要义,这就 是以科学理论为根基、以人民至上为灵魂、以与时俱进为特质 的综合能力体系。 (一)彰显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筑牢思想引领的理论根 基。思想引领力首先源于理论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 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的道路,而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 主义,更是展现出强大的真理穿透力。二十届四中全会将 “加 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核心部 署,正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的生动运用 —— 从 “一五” 计划建立工业体系到新时代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我 们党始终根据生产力发展需求调整生产关系,这背后正是科学 理论的指引。对我县而言,筑牢理论根基就是要把学习贯彻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领会全会精神紧密结 合,深刻把握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 就” 的系统内涵,特别要吃透 “教育 - 科 技 - 人才” 一体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融合 化” 产业发展方向等部署要求,让理论学习成为破解我县产业 升级、科技创新等难题的 “金钥匙”。 (二)厚植人民至上的情感力量,激活思想引领的群众根 基。思想要转化为力量,必须植根人民、依靠人民。马克思指 出 “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而党的 思想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根本在于始终秉持 “人民至上” 理念。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 “十五五” 时期发展 要 “坚持人民至上”,这既是对中华文明 “民为邦 本” 基因的传承,更是党的思想引领力的情感纽带。近年 来,我县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民生实 事,之所以得到群众广泛认同,正是因为这些工作回应了群众 期盼。这启示我们,增强思想引领力不能搞 “隔空喊话”,而 要把 “群众想什么” 与 “我们干什么” 紧密结合,用 “百 姓语言” 解读全会精神,用民生成效印证理论威力,让群众从 具体变化中感受思想温度,实现从 “被动接受” 到 “主动认 同” 的转变。 (三)展现与时俱进的创造力量,增强思想引领的时代活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恩格斯强调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 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 条”,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的 “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 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等任务,正是党的 创新理论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当前,数字文明加速到来,思 想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传统 “念文件、开大会” 的模式 已难以适应需求。增强思想引领力,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既要 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这一 “根” 与 “魂”,又要善 于运用短视频、直播宣讲等新形式;既要传承 “田间地头讲政 策” 的优良传统,又要搭建 “线上互动解疑惑” 的新平台。 正如全会提出的 “系统集成” 思维,思想引领也要实现传统 与现代的有机融合,让党的创新理论始终保持鲜活生命力。 三、要聚焦县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