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2025年度政治生态分析报告
根据市委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部署,市财政局党组全面梳理了今年以来政治
生态建设情况,深入查摆存在的短板弱项,深刻剖析问题根源,针对性提出整改提
升措施。现将分析研判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治生态建设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
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政令财行”核心使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财政事业高质量发
展,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优化,为服务全市“一枢纽四中心”建设、兜牢兜实“三保”底
线、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一)坚持理论武装“固本”,政治方向更加笃定。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把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经济工作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作为“第一议
题”,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核心内容。2025年累计召开中心组
学习会23次,专题研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精神、积极的财政政策部署等7场,组织
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创新学习载体。打造“财政大讲堂”“指尖微
课堂”线上线下双平台。结合预算编制、专项债管理、政府采购等重点工作节点,组
织党员干部深入预算单位、项目一线开展政策宣讲辅导12次,发放惠企利民政策汇
编3000余册。“学习强国”平台活跃度、人均积分在市直单位名列前茅,营造了浓厚学
习氛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预算科XXX同志结合学习成果撰写的《关于提升我市财
政资金使用绩效的思考》调研报告,获得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三是突出学以
致用。注重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财政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围绕落实“过紧日
子”要求、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等重大课题,形成高质量
调研报告15篇,多项建议被吸纳进市委、市政府决策。
(二)坚持责任传导“强基”,管党治党更加严紧硬。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制定
《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廉政风险防控手册》,细化分解任
务35项,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负责人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
设责任书》46份,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二是聚焦关键领域监
督。紧盯预算分配、资金拨付、财政评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会计监督等财政
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开展廉政风险点动态排查9轮,梳理高风险岗位18个,制定针对
性防控措施32条。创新推行“财政监督员”制度,在重大财政政策落实、重点项目资金
监管等环节嵌入监督力量,2025年对“胡子工程”攻坚资金、民生实事项目资金等开展
专项监督8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隐患10个。三是筑牢思想防线。深化警示教
育,组织观看财政领域违纪违法案例警示教育片3场,开展“以案促改”专题组织生活
会。邀请市纪委领导作廉政辅导报告,运用财政系统内外典型案例开展“用身边事教
育身边人”活动,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显著增强。
(三)坚持队伍建设“赋能”,担当作为更加有力。一是优化队伍结构。坚持“事
业为上、人岗相适”原则,2025年通过竞争性选拔、岗位交流等方式,调整充实中层
骨干8名。选派6名年轻干部参加省市财政业务骨干培训,3名干部到县区财政部门挂
职锻炼,选派2名干部参与市重大重点项目服务保障专班,在实践中培养复合型人
才。二是激发干事动能。在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组织财政收入、保障重大战略支
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设立“党员先锋岗”18个,组建“攻坚突击
队”5支。党员干部带头加班加点,全力保障资金精准高效直达基层、惠企利
民,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平稳增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多项财政管
理工作获省财政厅通报表扬。三是树立先进标杆。全年共有9人次获市级以上表
彰,国库支付中心被评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1名干部荣获“我市五一劳动
奖章”,财政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和专业素养得到充分展现。
(四)坚持作风建设“清风”,政治文化更加清朗。一是持续正风肃纪。严格执
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25年全局会
议、文件数量同比下降20%,“三公”经费支出持续压减。开展“转作风、提效率、树形
象”专项行动,建立服务效能督查机制,通报批评作风不实问题4起。二是提升服务效
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业务流程。预算批复时限平均压缩30%,惠企资金兑现
推行“免申即享”,政府采购电子化水平大幅提升。设立“财政服务专员”,对口服务重
点企业、重点项目,全年帮助解决涉财难题42项,财政服务的“温度”和“速度”赢得服
务对象好评。三是涵养清风正气。大力弘扬“严谨、高效、廉洁、奉献”的财政职业精
神。干部职工普遍反映,服务大局的使命感更强,攻坚克难的劲头更足,单位内部
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政治生态建设高标准,经深入查摆,仍存在以下
问题。
(一)理论学习的“深度”与“转化”尚存不足。一是学用结合不够紧密。部分干
部学习存在“实用主义”倾向,满足于了解政策框架,对宏观经济形势、财政改革深层
次逻辑钻研不够透彻。在研讨发言中,有时局限于解读文件条文,未能紧密结合我
市情、财政运行痛点难点,提出开创性思路。二是转化运用成效待提升。学习成果
转化为破解财政改革发展难题的有效对策还不够多、不够实。
(二)责任传导的“韧度”与“穿透力”有待增强。一是压力传导不够均衡。个别
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的专项资金管理中的寻租风险、权力集中岗位的廉洁风险等党
风廉政建设深层次风险日常研判和主动防范不够到位。例如,在某项专项资金分配
方案审核中,侧重程序合规性,对资金使用末端可能出现的“跑冒滴漏”风险预判不
足。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