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1996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1996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 ——1996年3月5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 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李鹏   各位代表:   制定一个跨世纪的宏伟纲领,继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是全国人民关心的大事。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 建议》,提出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 略目标迈进的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国务院根据《建议》 精神,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 (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八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国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阔步前进的五年。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 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 发展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 力,“八五”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 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八五”期间,国民生产总 值年均增长12%,1995年达到57600多亿元。 我在这里向大会报告:原定2000年比1980年翻两 番的目标,已经提前五年实现了。五年来,农村经济全面 发展,农业年均增长4.1%,乡镇企业保持发展势头。 工业年均增长17.8%,产品结构调整加快,煤炭、电 力、钢铁、汽车、化纤、化肥、家用电器都有较大增长。 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工业取得新的成绩。轻纺产品供应 充裕,花色品种增多。重点建设成绩显著,建成投产大中 型基建项目840多个,交通、通信和能源建设得到加强 。铁路正线铺轨总里程11000多公里,贯穿南北的京 九铁路提前两年全线铺通。高等级公路、港口、机场建设 发展较快。新增发电装机总量7000多万千瓦。邮电事 业迅速发展,电话交换机总容量新增5800多万门。地 质勘查取得新的成绩。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 ,缓解了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为今后经济发展增添 了新的力量。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快了改革步伐。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 财政体制,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新税制,已经基本建立并正 常运行。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初步分开,汇率顺利并 轨。新的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初步建立,加强和改善宏观 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价格进一步放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国有企业和农村改革,计划、投 资、流通、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以及住房制度改革和政府 机构改革,都取得新的进展。经过十七年的改革,以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国民 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改革的推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 为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八五”时期,进一 步扩大了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 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 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1万亿美元,比“七五”时期增长一 倍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600亿美元,其中外商直 接投资占70%,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 理经验,促进了国内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国际旅 游业迅速发展。199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730多亿美 元,国际支付能力增强。对外开放的扩大,促进了国内经 济发展,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也增进了同各国政府和人 民之间的交往。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八五”期间,扣除物价因 素,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增长7.7%,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 均增长10.6%。1995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接近 3万亿元,比“七五”末增加两万多亿元。城乡劳动就业 不断增加。脱贫工作取得很大成绩,贫困人口由“七五 ”末的8500万减少到6500万。城乡新建住房 43亿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城镇实行了每周五天 工作制。城乡人民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生活质量得到提 高,正在向小康目标前进。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在改革中继 续前进。五年取得国家级科研成果16万项,科技成果向 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中等职业教育有较快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迈出较大 步伐。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 的14.39‰下降到1995年的10.55‰,人口 增长速度过快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文学艺术、广播影视 、新闻出版和社会科学都取得新的进步,思想教育和宣传 工作得到加强。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和侨务工作,以及妇 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加强了勤 政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查处了一 批大案要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进展 ,安定团结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国防建设得到加强,中国 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公安干警在保卫祖国、维护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作出了新的贡献。   “八五”时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坚定不 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 线不动摇。在国际风云剧变的形势下,全国人民团结奋斗 ,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 、社会进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 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前进中 还有不少问题和困难。突出的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 膨胀,五年零售物价年均上涨11.4%。国有企业生产 经营困难较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要求。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不能满足 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收入分配关系还没有理 顺,部分社会成员收入悬殊。经济秩序还比较混乱。有些 腐败现象仍在蔓延滋长。一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面临不少新的问题。这 些问题的产生,虽然有客观原因,但也反映了政府工作中 的缺点和不足。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在改革 和发展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   今后十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经过建国以来的建 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有了比较 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广阔的国内市场和较高的储蓄率 ,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将为经 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为现代化建 设提供了基本保证。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和方针,为继 续前进指明了方向。从世界范围看,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 好的周边关系可望继续保持,我国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 经济建设。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亚太地区经 济的迅速增长,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我 国中长期发展中,也有不少制约因素。突出的是:人口和 就业负担较重,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低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 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在国际关系中面临着霸权主义和强权 政治的压力。综观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形势,我们面前有不 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居安思 危,奋发图强,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未来十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九五”时期,全面 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人口将 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 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 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同 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要取得显著进展 ,实现社会全面进步。这个奋斗目标,展现了本世纪末、 下世纪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中华民族自 立自强的雄心壮志。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社会生产力、 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将再上一个大台阶,社会经济 面貌将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 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目标是宏伟的,经过努力也 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始终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遵循“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 持稳定”的基本方针,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建议》提出的 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条重要方针。这九条重要方 针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推进经 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 ;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把国有企业改革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 ;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把各方面的积极 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 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根据中共中央《建议》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方针,在制 定《纲要(草案)》过程中,着重考虑了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 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 发展的动力,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妨碍经济社会 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 展的基本前提,稳定又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和不断发展来实 现。今后十五年,改革、发展、稳定都面临着新的形势和 任务,处理好三者关系至关重要。发展要注重提高质量、 效益和优化结构,改革要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性 进展,这都会引起利益格局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必须高度 重视保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三者之 间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第二,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实现今后十五年奋斗 目标的关键所在。经济体制转变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 律,同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处理 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配 置效率,注重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 益。我国经济规模已经很大,每年新增加的投入相当可观 ,但在生产、建设和流通等领域,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十分 突出。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 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 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 的经济运行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加快科 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九五”时期,要充分利用现 有基础,能够以现有企业为依托,通过改革、改组、改造 或扩建提高生产能力的,就不要再铺新摊子。新建项目要 提高技术起点,注意经济规模和效益。各行各业都要通过 加强科学管理,注重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减少资源的占 用和消耗。认真实行两个转变,把经济增长潜力充分发挥 出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认真解决关系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主 要是:加强农业基础问题,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 ,抑制通货膨胀、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问题,发展教育和科 技问题,控制人口、保护资源和环境问题,缩小地区发展 差距和理顺分配关系问题,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 法制建设问题,勤政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问题,以及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江泽民主席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解 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要根据中共中央《建 议》和江泽民主席讲话的精神,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努 力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第四,计划要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纲要(草案)》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 第一个中长期计划,要注重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 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突出国家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 策性,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计划指 标总体上是预测性、指导性的,着重提出经济、社会发展 的方向、任务以及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提出反映经济 社会发展和结构变化的总量指标,以及若干具有全局意义 的重大项目,其他一些指标和项目在今后的年度计划中安 排。《纲要(草案)》重点放在“九五”,后十年只提出 大体的轮廓,使之与下世纪初叶的发展相衔接,以保持三 步走战略的连续性。   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于“九五”和后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战略布 局,我着重讲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这是今后十五年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而又难度最大的一 项任务。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一定要保 证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产。我国以占世界 7%的耕地,养育着世界22%的人口,粮食生产有特殊 的重要性。2000年粮食总产量要保证达到4900亿 公斤,力争达到5000亿公斤。我国粮食增产潜力很大 ,能够立足国内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采取的政策措施主 要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重视农村科技队伍建设,推广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 ,疏浚中小河流,增强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大力改造中 低产田,搞好黑龙江、吉林、新疆、黄淮海等地区的粮棉 生产基地建设,继续扶持粮棉集中产地发展经济。加快发 展农用工业,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提高农业机械化 和现代化水平。坚持和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 篮子”市长负责制。要依法保护耕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 保护制度,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积极发展节水型 农业和节粮型畜禽养殖。鼓励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 业的有机结合,推动农工贸一体化,促进农业向高产、优 质、高效方向发展。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全面发展林、牧 、副、渔各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增加对农业 的投入,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农民个人和社会各方面增 加投入。要充分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兴修水利,修筑道路,植树造林,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的条件。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乡镇企业的改革和 发展,是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 途径。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 为农服务的产业。注意节约资源,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 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发展乡镇企业 宜相对集中,并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要积极引导农业 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 的生产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 要逐步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国有农场的改革 和发展。进一步理顺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建立健 全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农村社 会化服务,办好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 ,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必须高度重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严格执行现行的规定,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农民负担,稳 定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巩固工 农联盟。   第二,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继续加强基础设 施和基础工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今后十五年,国家要集中必要的力量,在水利、能源、交 通、通信和重要原材料工业方面,建设一批大型工程,包 括:长江三峡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基地,南昆铁路、南疆铁路和 神黄铁路,公路国道主干线,通信光缆干线网络,以及一 批大型港口、机场等。这些重要工程,有的是“九五”建 设的,有的是“九五”做准备,下世纪初开始建设的。基 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投资多,建设周期长,要统筹规划,合 理布局,突出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要根据市场需求,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 和建筑等支柱产业,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发展支柱产 业,要提高技术起点,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增强自主 开发和创新能力,形成经济规模,注重经济效益。   发展轻纺工业,对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扩大出口,积 累建设资金,具有重要意义。要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加 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增强竞 争能力。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要以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基 础,形成合理的布局和结构。继续发展商业和生活服务业 ,发展旅游业以及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产业,规范和发 展金融、保险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第 三产业在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增加城乡劳动就业和方便人 民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的要求是,按照统 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 则,正确处理全国经济总体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正确处理发展区域经济与发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积极性的关系。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中心城市和交 通要道为依托,进一步形成和发展若干突破行政区划界限 的经济区域。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大国经 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经济 都有很大发展,但由于发展快慢不同,地区差距有所扩大 。在“九五”期间,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包 括:加强中西部地区资源勘查,优先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 设施建设项目,逐步增加财政支持和建设投资;调整加工 业的布局,引导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中西部 地区转移;理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 发展的能力;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更多 地投向中西部地区;加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 合与合作,鼓励向中西部地区投资,引导人才向中西部流 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要加快改造和调整的步伐,充分发 挥它的作用,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地区差距是历史形成 的,缩小差距需要有个过程。从根本上说,有条件的地区 发展得快一些,有利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支持欠发达地 区发展经济。东部地区要发挥已有的优势,在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促进经济 健康发展方面,为全国提供新的经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潜力很大,只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增强经济活力,就一 定能够加快发展,有些地区甚至会后来居上。   第四,努力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现在物价上涨幅度仍然偏高,加之“九五”时期要继续 理顺价格关系,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必须把抑制通货膨 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根 据对各方面条件的综合分析,“九五”期间的宏观调控目 标,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率为 30%,物价上涨幅度明显降低,首先要努力使之低于经 济增长率。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保持合理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在建规模,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 ,提高投资效益。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现在国家财政困难,作为振兴财政的第一步,要继续 完善税制,调整有关税率,扩大税源基础,取消税收减免 ,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增收节支,逐步减少财政赤字,实 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要适当控制货币供应总量,保持币 值的稳定。根据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调整贷款结构,提高 资金使用效率。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一步增强国际 支付能力。   第五,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九五”时 期,扣除物价上涨因素,预计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年 均增长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左右。要 积极拓宽城乡就业渠道,不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注重提 高生活质量,把解决居民住房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同时 努力改善交通、通信、供水条件和生活环境,发展社会服 务,加强公共福利设施建设,丰富城乡人民文化生活。这 些年来,我国经济虽有很大发展,但至今还是一个发展中 国家,靠全体人民再经过几十年努力,才能基本实现现代 化。要合理引导消费,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结构和消 费方式,把生活改善建立在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 基础上。   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 问题,是“九五”时期的一项艰巨任务。贫困地区要发扬 艰苦创业精神,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致富。从中央到 地方,都要加大扶贫工作的力度,认真落实扶贫攻坚计划 ,继续增加并管好用好各项扶贫资金,加强开发性扶贫。 动员全社会关心扶贫工作,以多种形式支持和促进贫困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帮助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的群众生产 自救和重建家园。重视扶持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逐步建 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帮助城市贫困人口解决生 活困难。   各位代表!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 任务。为了保卫国家安全,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走 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增强 国防实力。要重视科技强军,加强国防科学技术研究,把 武器装备的发展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优先发展高 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所需要的武器装备,着重加强新型武 器装备的研制。继续调整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结构,实行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运用军工高技术发展船舶、飞机、 卫星等民用产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 国防工业运行机制和国防动员体系。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 队建设。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加强拥政爱民、 拥军优属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四、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许多问 题需要解决,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要以更大的决心和魄 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扎扎实实地推进改革和开放。   第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 展。这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要按照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 ,在“九五”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起现代 企业制度。继续抓好中央和地方确定的企业试点工作,务 必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在解决企业内在机制、 外部环境和历史遗留问题方面统筹考虑,配套推进。对实 践中的成功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促进面上企业的改革 。城市改革试点要与企业改革结合起来。   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突出重 点,分类指导。国家近期要集中力量抓好1000户国有 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改革与发展,使之成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 体,发挥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省、自治区、直 辖市也要抓好一批国有骨干企业。“九五”期间国家将安 排一笔资金,用于鼓励企业兼并,冲销破产企业债务,把 相当一部分“拨改贷”形成的债务转为国家资本金,降低 企业资产负债率。所有企业都要面向市场,建立商业信誉 ,减少和避免资金拖欠。放活国有小企业,可以区别不同 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 经营和出售等形式。从一些地方的实践看,国有小企业经 过改革改组,绝大部分仍然是国有经济或者集体经济,即 不同形式的公有经济,出售给私营企业或个人的是少数。   要把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把 企业内部改革和外部配套改革结合起来。所有企业,都要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建设好领导班子,转变经营机制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加快技术进 步,生产适销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领导者,既要 保证其对生产经营的指挥权,又要建立健全必要的监督制 度。要制定和落实深化企业改革的综合配套措施,积极创 造条件,多渠道分流企业富余职工,分离企业承担的社会 服务职能。城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积极推进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继续发展个体、私 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引导和管理,发挥其有益的补充 作用。   第二,积极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采取积极而又稳妥的步骤,形 成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劳动力、技术、信息等 要素市场。要继续完善商品市场,发展连锁经营和代理制 等新的营销方式。改进粮食等重要产品的购销和储备制度 。加强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整顿流通秩序,创造公平竞 争环境,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要进一步改革投资体制,确定投资主体,建立资本金 制度,逐步发展市场融资方式。由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 ,企业和金融机构承担投资的风险和责任。由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