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政府系统集中整治
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对前一阶段全县
政府系统集中整治问题整改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回头
看”,总结成效、查摆不足,对下一步深化整改、巩固成果进
行再动员、再部署。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
任,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整改清仓见底、常态长效,为我县
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夯实根基。
自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党
组率先垂范,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聚焦影响我县发展的突出
矛盾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
度,向顽瘴痼疾“亮剑”,向作风积弊“开刀”,取得了阶段
性、看得见的成效。截至目前,我们通过系统梳理、深入查
摆,共建立起三大类*项重点问题整改台账,涉及经济发展、民
生保障、作风建设等多个领域。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已
完成整改销号*项,销号率达到85%,一批长期未能解决的历史
遗留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一些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以
破除,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得到妥善办理。全县
政府系统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和行政效能都有了明显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大家辛勤付出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整改工作绝非
一蹴而就,更不能有丝毫的“闯关”思想和“松劲”心态。对
照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的工作
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表层化”整改依然存在。有的单位对问题的整改满足
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满足于发个文件、开个会议,没
有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整改措施浮于表面,缺乏穿透
力,导致问题屡改屡犯。二是“温差化”现象比较突出。有的
单位领导班子重视,抓得紧、抓得实,成效就明显;有的单位
则存在“上热下冷、内紧外松”的情况,压力传导层层递
减,导致整改工作在“最后一公里”打了折扣。三是“半拉
子”工程需要警惕。剩余15%的未销号问题,都是难啃的“硬
骨头”,涉及面广、成因复杂,整改难度大。越到最后,越容
易产生畏难情绪和懈怠心理,如果不能一鼓作气、攻坚克
难,之前的努力很可能功亏一篑。四是“制度化”建设亟待加
强。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我们在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方面
还做得不够。一些整改成果没有及时固化为制度机制,存在问
题反弹回潮的风险,常态长效的治理格局尚未完全形成。这些
问题,是检验我们政治站位、责任担当和能力作风的“试金
石”。今天我们搞“回头看”,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把这些
问题摆上桌面,逐一分析、逐项研究,拿出真招实策,确保整
改工作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以“慎终如始”的政治自
觉,杜绝“松劲歇脚”的麻痹心态
(一)深化思想认识,破除整改路上的认知障碍。集中整治
能否取得彻底胜利,思想根源的校准是首要前提。当前,部分
干部中存在的“三种错误认知”必须坚决破除:一是“大功告
成”的满足感,认为阶段性整改成效显著就可以高枕无忧,却
忽视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二是“歇歇脚”的松懈
感,面对剩余的硬骨头任务产生畏难情绪,缺乏一抓到底的韧
劲;三是“与己无关”的局外感,将整改责任推给他人,没有
认识到作风建设是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全县政府系统领导
干部要深刻领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深刻内涵,清醒认
识到问题整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把整改工作放在政
治大局中审视,明白每一个具体问题的整改,都是对“两个维
护”的实际践行;每一次作风的提升,都是对党性修养的锤炼
升华。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没有完成时”的清
醒,将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整改责任扛在肩
上、抓在手上,确保整改不偏向、不走样。
(二)强化理论武装,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引整改方向。思想
的坚定源于理论的清醒,整改工作的正确方向离不开科学理论
的指引。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
设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反
复深入学,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政治立场、战略思维和实践要
求。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班、基
层宣讲等多种形式,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
走,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整改工作的思路举措。要自觉对标
对表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将其作为衡量整改成效
的“标尺”。在整改每一个环节、解决每一个问题时,都要对
照标尺校准偏差,确保整改工作始终符合中央要求。同时,要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
于从政治高度分析整改中发现的问题,从制度层面堵塞漏
洞,让整改过程成为提升政治能力、强化政治担当的过程,确
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前进。
(三)坚持学查改贯通,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整改走深走
实。整改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须做到“学、查、改”一体
推进、有机贯通。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检视自身思想行为
紧密结合,经常性用党纪党规这面“镜子”对照自己,既查思
想上的模糊认识,也查行动上的偏差不足;既查显性问题,也
查隐性根源。要建立常态化检视机制,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自我
剖析,主动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上把问题说清楚、把根
源讲透彻,形成“上级带头、上下联动”的检视氛围。在查摆
问题的基础上,要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狠抓整改。对检视
出的问题,建立清单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
限,实行销号管理。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
合,既要解决具体问题,又要深挖制度机制层面的原因,通过
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同时,要把整改过程作为
锤炼作风的实践课堂,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中践行
初心使命,在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中展现担当作为,以实实在在
的整改成效赢得群众信任,让作风建设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二、问题整改要进一步到位,以“清仓见底”的攻坚态
势,发起“啃硬骨头”的最后总攻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后关头,越要响鼓重锤。对于尚未
完成整改的问题,要发起集中攻坚,坚决予以“清零”。
(一)坚持清单化管理,以项目化思维压实整改责任。面对
剩余的硬骨头任务,必须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确保整改工作
落地见效。各分管县领导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每周至
少1次深入责任领域现场督导;各责任单位“一把手”要亲自牵
头制定整改方案,将任务分解为可量化、可检验的具体项
目,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岗位、责任人员及完成标准。推
行“三单管理”机制:建立任务清单,细化23项核心指标,如
营商环境优化需完成12项流程再造、城乡建设需化解8类历史遗
留问题;制定时间清单,按周划定节点,如违建拆除工作需
在9月底前完成摸排、11月底前完成集中整治;形成成果清
单,明确验收标准,如医疗服务改善需实现预约诊疗率提升
至80%以上。建立动态整改台账,实行“周调度、半月通报、月
度考核”制度。每周召开专班会议,对进度滞后的任务亮灯警
示;每半月在政务公开平台发布整改进展,接受社会监督;每
月将整改成效纳入部门绩效考核,权重不低于20%。通过“挂图
作战”倒逼责任落实,确保每个问题整改都有跟踪、有反馈、
有结果,坚决杜绝“纸上整改”“虚假整改”。
(二)敢于动真碰硬,以精准施策破解深层矛盾。剩余问题
往往涉及复杂利益关系和体制机制障碍,必须拿出“刀刃向
内”的勇气攻坚突破。针对营商环境中的“中梗阻”现象,开
展“穿透式”治理:聚焦审批服务、执法监管等6个关键领
域,建立企业直报平台,开通“梗阻线索”举报通道,上半年
已查处不作为、慢作为案件15起,问责23人。推行“一把
手”走流程机制,组织28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办事群众身份体
验审批全流程,发现并整改18项流程冗余问题。在城乡建设领
域,对历史遗留违建问题实行“分类处置、一户一策”。成立
联合执法专班,由自然资源、住建、城管等部门协同作
战,对7处影响公共安全的违建坚决拆除,对12处可改造利用的
违建通过补办手续、功能转换等方式盘活。建立“容错纠
错”机制,区分历史成因与新增违建,对主动整改的单位和个
人依法从轻处理,对顶风违建的从严追责,形成“不敢违、不
能违、不想违”的长效机制。通过靶向发力,既破解了多年未
决的沉疴顽疾,又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为发展扫清障碍。
(三)聚焦医德医风,以系统整治提升医疗服务质效。医疗
卫生领域整改要坚持“民生导向、政治引领”,将医德医风建
设作为重中之重。卫健部门需牵头制定《医德医风专项整治方
案》,实施“五大提升工程”:在服务优化方面,全面推
行“智慧医疗”,上线手机预约、报告查询等功能,缩短患者
平均等待时间至30分钟以内;推进检查结果互认,覆盖23家二
级以上医院,减少重复检查费用支出约15%。在诊疗规范方
面,开展“处方点评”行动,组织专家每月抽查500份处方,对
不合理用药比例超过5%的科室负责人进行约谈,上半年已查
处“大处方”案例32起。建立“三位一体”监管体系:强化内
部监督,各医院设立医德医风办公室,聘请120名社会监督
员;完善技术监控,运用大数据分析识别异常诊疗行为,如某
医院通过系统排查发现3名医生存在高频开取某类药品现象,及
时介入调查;畅通外部渠道,公布举报电话和微信平台,对收
受“红包”、回扣等行为实行“零容忍”,今年已处理违纪医
务人员18人。健全考评长效机制,将医德医风表现细化
为10类38项指标,与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对考评不
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通过系列举措,切实解决群众“看
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不断增强人民群
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能力提升要进一步到位,以“赋能增效”的实践导
向,练就“善作善成”的过硬本领
(一)以整改实践为课堂,实现能力与问题的双向突破。问
题整改绝非简单的“纠错闭环”,更是干部能力迭代升级的实
战课堂。许多复杂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制度衔接不畅、政
策执行偏差、基层治理短板等深层次矛盾,解决这些问题的过
程,本质上是干部打破思维定势、提升综合素养的过程。如果
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整改就会沦为“雨过地皮
湿”的形式主义,不仅无法根治问题,更会错失能力提升的契
机。全县干部要树立“整改即成长”的理念,把每一个具体问
题都当作能力检验的“试金石”。在化解信访积案时,既要厘
清事实脉络,更要总结群众工作的沟通技巧;在推进项目攻坚
时,既要破解审批瓶颈,更要提炼跨部门协同的高效路径;在
处理突发事件时,既要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