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社会工作系统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上的
开班讲话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饱满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许,隆重集会,共
同启动 2025 年全市社会工作系统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首先,
我代表市委,向参加此次培训的全市社会工作系统的 X 名同志
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为本次培训班顺利举办付出辛勤努力的
市委社会工作部及相关部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举办这次培训班,意义非凡。这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社会工作重要论述的再深化、再部署,也是全面落实党
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
对于我们 X 而言,这更是一场“及时雨”,是我们在全面振兴新
突破的关键之年,着力提升社会工作领域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
奋力开创 X 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迫切需要和战略举措。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坐标上?2025 年,
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我们 X 实现全面振兴
新突破的攻坚之年。全市上下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深入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奋勇迈进。
在这样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阔画卷中,社会工作不是旁
观者,而是重要的参与者;不是被动适应,而是主动作为;不是
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
“压舱石”和“催化剂”。
党中央对社会工作寄予厚望,从中央到省、市,党委社会工
作部门的组建,为我们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这不仅是机
构的重塑,更是思想的升华、责任的压实和使命的召唤。我们每
一位社会工作干部,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党和人民
沉甸甸的嘱托。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
代新征程的更高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
的工作仍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有的干部思想解放还不够
到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干事创
业的激情和闯劲有待提升。有的干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还有差
距,服务意识、工作作风、斗争本领仍需加强,还不能完全适应
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就业总量压力
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剧、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等一
系列现实课题。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我们此次培训需要瞄
准的靶心,是我们必须攻克的山头。
因此,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培训班,就是要为大家“加油充
电”“补钙壮骨”,就是要通过系统学习,帮助大家认清形势、统
一思想、明确方向、提升能力。下面,结合这次培训,我讲三点
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社会工作的“根”与“魂”,
在服务大局中彰显忠诚本色
社会工作首先是政治工作,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社会工作的生
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社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无论是
化解一宗信访积案,还是指导一个“两新”组织党建,其根本指
向都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厚植党的群众根基。
第一,要深刻理解“党建引领”这一根本原则。市委社会工
作部承担着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统一领
导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工作、指导“两企三新”党建工作等核心职
能。这是我们的主责主业。大家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
绩”的理念,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在
基层治理中,要推动党组织成为群众最信赖的主心骨;在行业协
会商会中,要确保党的声音成为最强音;在“两新”组织和新就
业群体中,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他们最广泛地团结凝聚在
党的周围,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听党话、跟党走。
第二,要牢牢站稳“人民至上”这一根本立场。社会工作的
本质是做群众工作。我们的工作中,直接面对的就是人民群众。
无论是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工作,还是指导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我
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
群众工作,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信访是送上
门来的群众工作,要变“解决问题”为“解决难题”,用心用情
用力化解矛盾纠纷。人民建议是群众智慧的结晶,要广开言路,
善于从群众的“金点子”中寻找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第三,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这一根本大局。我们的工作
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必须放到全市、全省乃至全
国的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这次培训,我们专门安排了市工
业和信息化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X 同志讲解《深化“工业强市”
战略赋能“三新”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课程,目的就是要引导大
家跳出社会工作看社会工作,把我们的专业服务与 X 的中心任
务紧密结合起来。大家要认真思考,社会工作如何为“工业强市”
战略保驾护航?如何为优化营商环境添砖加瓦?如何在服务发
展大局中找到切入点和发力点?只有把社会工作的“小逻辑”融
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我们的工作才能更有价值、更有
作为。
二、聚焦中心任务,精准对接 X 发展的“急”与“需”,在
服务实践中贡献专业力量
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不能搞“体内循环”,必须与经济
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当前,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社会工作系统必须主动靠前,找准
定位,以专业的服务为这一核心战略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