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教育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盘点上半 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半年任务。刚才,相关科室和单 位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汇报,各位分管领导也进行了精准的点 评,讲得都很到位,我完全同意。 借此机会,我围绕“回顾、回应、回答”三个关键词,与大 家作一交流,共同思考和谋划 XX 教育的未来发展。 一、回顾过去,在精准复盘中擘画新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 醒剂。”对上半年工作的回顾,绝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数据罗列和 现象描述上,而要进行一场深刻的、全方位的复盘,做到“纵横 比较、串珠成链、固化提升、推广扩面”,从而在鉴往知来中, 更加清晰地擘画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要坚持“纵横比较”,在多维坐标系中精准锚定 XX 教育的发展方位。“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看 XX 教育,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所谓“纵”, 就是要建立历史的视野,与我们自己的过去比。我们欣喜地看到, 经过全市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奋斗,今年上半年,我们教育事业的 各项数据指标都呈现出积极向善的良好态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 首次突破 800 人,上线率达到 56.7%,这是历史性的跨越,是全 体高三师生和教育工作者心血与汗水的结晶。我们成功创建了多 所市级党建示范校和首批“清廉学校”,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 展的根基更加坚实。我们新建和改扩建了 35 所中小学及幼儿园, 新增学位达到 2.8 万个,有效缓解了“入学难”问题,优质义务 教育学校的覆盖率已提升至 86%。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我们 坚定不移抓质量、抓改革、抓队伍的结果,必须倍加珍惜。 所谓“横”,就是要树立全局的观念,把 XX 教育放到全省、 乃至更广阔的区域格局中去比较。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周边 先进地区相比,我们的教育发展还存在哪些短板?我们的优质资 源总量是否充足?我们的教育品牌特色是否鲜明?我们的拔尖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否健全?只有通过这种“不留情面”的横向 比较,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差距,看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确 立追赶超越的目标,避免“坐井观天、沾沾自喜”的懈怠思想。 这种比较,不是为了妄自菲薄,而是为了激发斗志,是为了在更 高水平的对标中,找准我们下一步改革攻坚的主攻方向和核心着 力点。 第二,要学会“串珠成链”,在系统梳理中全面展现 XX 教 育的综合成果。上半年,我们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但绝非零敲碎 打、各自为战。我们必须学会用系统的思维,将这些看似分散的 “珍珠”串联成一条展示 XX 教育整体形象的“项链”。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我们串起了“铸魂育人”的责任链。 我们建立了“第一议题”闭环落实制度,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基 层落地生根。我们组织了超过 11515 名师生深入开展“XX”思 政教育实践活动,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我们深入 推进校园阅读工程,评选出一大批“书香校园”、“书香班级”、 “书香家庭”,让琅琅书声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我们联合卫健 部门对超过 33000 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并组织了超 过 5 万人次学生参与线上心理健康学习,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 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在综合改革关键领域上,我们串起了“协同发力”的改革链。 我们拟定了《X 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明确了 12 项核 心任务,标志着我市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体系化、制度化的新阶 段。我们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成立工作专班,深入一 线走访摸排师生 605 人,完成了对拟撤并学校的资产核查,为实 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服务保障民生福祉上,我们串起了“温暖人心”的服务链。 我们上半年累计发放各类学生资助金 490 万元,惠及 7675 名家 庭经济困难学生,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我们完成了校 园一键式报警系统的可视化升级,实施了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整治 工程,新增了超过 3000 米的防冲撞设施,用“硬核”措施守护 师生安全。这些工作,每一项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我们 教育人初心使命最生动的体现。 第三,要推动“固化提升”,在经验提炼中构建 XX 教育的 长效发展机制。成绩的取得,既有赖于一线的创新实践,更有赖 于顶层的科学设计。对于那些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好 点子”、“好做法”,我们不能满足于“盆景式”的个案成功,而 要致力于将其固化为制度、提升为机制、转化为标准。比如,一 些学校在“五育并举”方面探索出的特色课程体系,在推动优质 均衡方面形成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都要及时进行总结提炼, 剥离其个性化元素,萃取其可复制、可推广的共性内核,形成标 准化的操作指南和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个别学校的 “自选动作”转化为整个区域的“规定动作”,将“星星之火” 汇聚成“燎原之势”,从根本上提升全市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的现代化水平。 二、回应关切,在人民期盼中彰显新担当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更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 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能自己说了算,最终要看人民群众满 不满意。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社会 和家长的关切点,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积极回 应社会期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要聚焦“急难愁盼”,用实际行动破解民生痛点。群 众的关切点,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关注 前所未有,家长的焦虑也客观存在。从搜索结果和日常工作中我 们能看到,学区划分的公平性、校园安全的全方位保障、学生过 重的课业负担、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管理、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健康 问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等等,都是家长们高度关注的“热点” 和“痛点”。 面对这些关切,我们决不能回避、不能敷衍,更不能麻木不 仁。对于学区划分的矛盾,我们要坚持“审慎、稳妥”的原则, 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决策等法定程序。 像我们今年在处理部分新建学校学区调整时,就严格依据了国家 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确保决策过程的科 学、民主与透明。我们要让家长们相信,教育局的每一次划片调 整,都是基于对区域人口变化、学校承载能力和交通便利性等多 重因素的综合考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更大范围的教育公平。 对于家校沟通的壁垒,我们要积极搭建制度化的桥梁。部分 地区探索建立的“教育 12345”平台,实现了对家长诉求的“第 一时间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