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省分行内控合规管理领域“两化”暨“靶点”整固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省分行内控合规管理领域“两化”暨 “靶点”整固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 XX 市支行和 XX 市支行召开这次全省分行内控合 规管理领域的“两化”暨“靶点”整固工作现场推进会,意义重 大,时机关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总行关于内控合规管 理的工作部署,总结交流前期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并对下一阶段,特别是关乎未来三年发展的全局性工作进行系统 部署。刚才,检查组的同志、XX 市和 XX 市支行的负责同志都作 了很好的发言和交流,分享了实践经验,提出了宝贵建议,体现了 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下面,结合大家的讨论和分行党委的 考虑,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内控合规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与“压舱石”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行业面临的 内外环境日趋复杂,风险形态更加多样,监管要求愈发严格。在这 样的时代背景下,内控合规管理的战略地位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 的高度。它不再是业务发展的附加项或辅助环节,而是决定发展 质量、关乎生存安危的“生命线”工程。 首先,强化内控合规是应对外部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从宏 观层面看,经济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传导链条更长、更隐蔽。从监管层面看,金融监管“长 牙带刺”、有棱有角成为新常态,对违规行为的容忍度持续降低,处 罚力度不断加大。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如果内控体系存在短板,合 规防线出现漏洞,就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驾驶一艘有裂缝的船,随 时可能面临倾覆的风险。因此,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 分认识到抓好内控合规就是抓住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牛 鼻子”。 其次,强化内控合规是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 质量发展绝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结构更优、效益更好、风险 更可控的发展。过去那种依赖粗放式管理、经验化决策的模式已 经难以为继。推动内控合规管理从经验化、碎片化向规范化、精 细化的高水平跃升,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核心路径。“两化”,即规 范化与精细化,是管理升级的方法论。规范化,解决的是“有没有 规矩、按不按规矩办事”的问题,它要求各项业务操作、管理行 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全行统一的标准与制度体系。“精 细化”,解决的是“规矩是否科学、执行是否到位”的问题,它要 求把管理颗粒度做细,将风险防控触角延伸至业务流程的每一个 神经末梢,实现对风险的精准画像与动态管控。 再者,“靶点”整固工作是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精准突破口。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行的内控体系不断完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 一些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尚未根除,一些新生的风险点正在显现。 这些问题,就是制约发展的“中梗阻”和风险“引爆点”。开展 “靶点”整固,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集中优势兵力,对那些反复发 生、整改不彻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坚。这是一种精 准滴灌、外科手术式的工作方法,旨在通过解决一个“点”上的 问题,带动“线”上和“面”上的整体提升,真正做到标本兼治、 源头管控。 因此,全行上下必须树立起“合规创造价值、风控就是效益” 的理念。内控合规不是业务的“刹车”,而是保障行稳致远的“安 全带”。一支队伍的战斗力,不仅体现在冲锋陷阵上,更体现在令行 禁止、纪律严明上。只有将合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 为全行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筑牢坚实基础。 二、聚焦关键,以“两化”建设为统领精准发力“靶点”整 固 推动内控合规管理领域的“两化”建设与“靶点”整固工作, 不能大而化之、浮于表面,必须聚焦核心任务,找准关键抓手,务求 取得实效。省分行综合分析研判后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 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第一,以“制度规范化”为核心,织密织牢风险防控的“第一 道防线”。制度是内控的基石。规范化的首要任务就是构建一套 覆盖全面、衔接紧密、权威高效的制度体系。要对照总行最新政 策要求和外部监管规定,对现有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修订 和完善,消除制度空白、冲突和滞后问题。特别是在信贷管理、 财务核算、合同管理、反洗钱等重点领域,要确保制度的刚性约 束力。同时,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制度不能只挂在墙上、写在 纸上,要通过流程嵌入、系统刚控等方式,确保每一项制度要求都 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真正将合规要求嵌入业务发展全流程各 环节。 第二,以“管理精细化”为导向,显著提升风险识别与处置的 精准度。如果说规范化是打基础,那么精细化就是提能力。精细 化管理的核心在于“精准”。一是要精准识别风险。要改变过去 “大水漫灌”式的风险排查方式,运用数字化工具和大数据分析 技术,建立风险识别模型,动态分析业务数据,精准锁定高风险客 户、高风险业务和高风险环节。二是要精准配置资源。要将有限 的监督资源向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薄弱环节倾斜,实施差异化、 动态化的监督检查策略,提升监督效能。三是精准实施问责。要 细化各类违规行为的认定标准和问责尺度,做到事实清晰、定性 准确、处理得当,让每一个责任主体都感受到压力的传导。 第三,以“靶点”根治为突破口,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顽瘴痼疾。 “靶点”整固不能“撒胡椒面”,必须瞄准要害、一击必中。根 据前期排查和本次会议检查组的解读,当前有几个“靶点”问题 尤为突出,必须作为重中之重加以整固。这里,我重点强调几个方 面: 一是信贷业务“三查”不实的问题。贷前调查流于形式、贷 时审查依赖表面材料、贷后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