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坚持勤俭节约永葆奋斗本色以政府
“紧日子”换取人民“好日子”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党课,主题是“坚持勤俭节约,
永葆奋斗本色,以政府‘紧日子’换取人民‘好日子’”。在当前
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党中央高
瞻远瞩,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前不久,新
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正式颁布,这不仅是
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应对
当前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作为社
区党组织的带头人,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将“过紧日
子”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
份满意的答卷。
下面,我将围绕这个主题,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深刻认识“过紧日子”的重大意义,筑牢思想根基
“过紧日子”不是一个新口号,而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
一以贯之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一部
中国历史,无数王朝的兴衰更替,反复印证着“成由勤俭破由奢”
的深刻道理。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风
雨同舟。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从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
汤”,到延安时期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党依靠艰苦奋
斗,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我们
党提出“勤俭建国”的方针,勒紧裤腰带发展“两弹一星”,奠
定了大国地位的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号召“勤俭办
一切事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进入新时
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
升到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大力整治“四风”
问题,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历史和实践雄辩地证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克敌
制胜的传家宝,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今天,
我们重提“过紧日子”,绝不是因为发展遇到了过不去的坎,更
不是要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是基于对当前形势的清醒认
识和对未来发展的深远考量。
首先,这是应对风险挑战、保持战略主动的必然选择。当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
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
脑,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
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就是在积蓄应对风
险挑战的底气和实力,为经济社会行稳致远提供坚实保障。
其次,这是践行初心使命、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要求。我们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和政府带头过
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句话朴实而深刻,道出
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仅看我们
说了什么,更看我们做了什么。如果我们一边高喊为人民服务,
一边却在办公楼、公务车、公务接待上讲排场、比阔气,搞“面
子工程”“形象工程”,就会严重脱离群众,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
力。反之,我们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
于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群众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党
和政府的温暖,就会更加坚定地跟党走。
最后,这是加强作风建设、永葆先进纯洁的内在需要。作风
问题无小事,铺张浪费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
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往往是从一顿饭、一瓶酒、一次不合规的
接待开始的。新修订的《条例》为党政机关的经费管理、公务活
动等划定了清晰的“红线”和“底线”,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持续纠治“四风”的有力武器。我们要从政治高度看待“过紧日
子”,将其作为淬炼党性、锤炼作风的“磨刀石”,自觉抵制享乐
主义、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二、准确把握“过紧日子”的实践要求,校准行动航向
“过紧日子”绝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躺平”不干事,更不
是简单的“节衣缩食”。它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要求我们在
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管理模式上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作为社区
工作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既要学
会“节流”,更要懂得如何“开源”和“增效”。
第一,坚决破除“面子”思想,把勤俭节约作为一种政治自
觉。
“面子”思想是铺张浪费的万恶之源。一些单位和干部,为
了所谓的“形象”和“政绩”,不惜花费巨资搞华而不实的景观
工程,建设“高大上”的办公场所,在公务活动中追求奢华,造
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些行为的根子,在于
政绩观的错位和价值观的扭曲。
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向“好面子”思想说“不”。在社区建
设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不盲目攀比。社区
的阵地建设,要坚持“实用、够用、耐用”的原则,决不能搞金
碧辉煌的“豪华会所”。社区的文化活动,要注重内涵和实效,
多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活动,而不是追求场面的宏大
和形式的浮夸。公务接待,要严格执行标准,提倡“清茶一杯谈
工作”,坚决杜绝“酒桌文化”的陋习。我们要把勤俭节约的理
念,贯穿到社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让节约成为一
种习惯,成为一种风尚。
第二,着力深化“源头”节约,把精打细算作为一种工作习
惯。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节约要从源头抓起,从细节做起。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的资金和资源虽然单笔不大,但日积月
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们必须发扬“螺蛳壳里做道场”的
精神,学会精打细算。
二要盘活存量资产。社区的办公用房、活动场地、设施设备
等,都是公共资产。我们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积
极探索资源共享、空间共用的新模式。譬如,我们 XX 区探索的
国有公共物业“系统集成式”改革,通过功能规整、错峰共享、
市场化运营等方式,盘活了大量闲置或低效的公共空间。据测算,
到 2025 年底,仅此一项改革就能为全区直接减少财政投入超过
7000 万元,释放约 7500 平方米的服务空间。我们社区也可以借
鉴这种思路,将会议室、活动室等在非工作时间向居民社团、共
建单位开放,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对于老旧、闲置的设备,要本
着“能用则用、能修则修”的原则,最大限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要厉行日常节约。节约体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要大力推
行无纸化办公,能用电子文档的就不用纸质文件,打印机要设置
双面打印模式。要养成随手关灯、拔掉待机电器插头的习惯,合
理设定空调温度,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要加强办公
用品的管理,实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