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市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企业家、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诚挚的心情,邀请各位企业家朋友来到这
里,召开这次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座谈会。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和
大家面对面地沟通、心贴心地交流,听一听大家在发展中遇到了
什么困难,看一看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哪些不足,共同探讨破解难题
的办法,携手谋划 XX 市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刚才,XX 有限公司、
XX 制造有限公司等几位企业家的发言,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
讲的都是肺腑之言、逆耳忠言,饱含着对 XX 这片热土的深厚感
情和殷切期望。这些意见建议,我们听进去了,也记在了心上,相关
部门要逐条梳理、建立台账、限期解决、及时反馈,务必做到件
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企业是城市经济的基石,企业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宝贵财富。
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像在座各位一样,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企业
家们,扎根 XX、深耕实业,才汇聚成了 XX 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澎
湃动力。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为 XX 发展作
出重要贡献的全市广大企业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
意!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凝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回顾过去,我们与广大企业同舟共济、并肩作战,共同推动XX
市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取得了来之不含糊的成绩.2024年,面对复
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全市上下团
结一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73.9亿元,比上年增长 6.8%,这个增速
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增
长了 14.4%,展现出我们工业强市战略的坚实成效。这些成绩的背
后,离不开每一位企业家的辛勤汗水和卓越贡献。
进入 2025 年,我们继续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市委、市
政府确立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以上的发展目标,这是我们基
于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审慎考量,更是我们对未来的坚定承诺。
我们高兴地看到,发展的活力正在持续迸发。根据我们的工作目
标,今年全市将力争新增市场主体 2.3 万户,这背后是无数创业者
的梦想和对 XX 营商环境的信任票。
我们发展的信心,源于 XX 市得天独厚的区位禀赋、坚实完
备的产业基础和充满活力的创业氛围。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
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你们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敢闯敢试、敢
为人先”的斗争精神,那种“爱拼才会赢”的进取姿态,那种“实
业报国”的家国情怀,是 XX 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正是这种精神,构筑了 XX 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前,XX
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
弘扬企业家精神,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政企同心、合力攻坚。
二、直面问题,刀刃向内,以自我革命精神破除发展藩篱
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
困难与挑战。召开今天的座谈会,不是为了唱赞歌、表功劳,而是
要坚持问题导向,以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我们工作的唯一标
尺。刚才大家提到的生产经营成本、产业链协同、政策落地“最
后一公里”、人才引进困难、融资需求等问题,都非常具体、非常
现实,反映出我们的营商环境还有不少短板和痛点。
我们必须承认,在一些领域,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
一是思想解放的深度还不够。有的部门和干部,“官本位”
思想依然存在,服务意识不强,习惯于坐等企业上门,而不是主动
靠前服务。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理解和接纳还不够快,
导致一些好的项目因为我们的观念滞后而错失良机。前一阶段,
我市个别单位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刀切”问题,比如对
商户牌匾的颜色做出不切实际的限制,搞形式主义,不仅给企业和
群众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这个教训是
深刻的,它警示我们,任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必须从实际出发,
必须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意愿,绝不能拍脑袋决策、想当然
办事。
二是政策执行的精度还不够。国家和省里出台了很多含金量
很高的惠企政策,市里也配套制定了不少措施,但一些企业反映
“政策很好,就是够不着、拿不到”。这说明我们的政策宣传、解
读、兑现机制还不完善,存在“中梗阻”现象。比如,我们推出了
“免申即享”政策,虽然已经扩展到 81 条,兑现了近 6000 万元惠
企资金,但这还远远不够,覆盖面和知晓度仍有待提升。一些政策
在执行过程中,也可能因为个别部门的本位主义、繁琐流程,导致
政策红利打了折扣。
三是要素保障的力度还不够。企业发展离不开土地、资金、
人才等关键要素。有企业反映,项目落地慢、建设慢的问题依然
突出。虽然我们去年在土地要素保障上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土
地征收 1315亩,处置闲置土地 312亩,但与高质量项目落地的需求
相比,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依然存在。在融资方面,“融资难、融
资贵”仍然是困扰许多中小微企业的“心头病”。在人才方面,高
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留机制还有待完善,城市对人才的吸
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是法治环境的刚度还不够。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
但在现实中,一些不规范的行政检查、选择性执法、新官不理旧
账等现象仍偶有发生,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对企业知识
产权的保护力度、对恶意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的约束机制,也
需要进一步强化。一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