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应急救援力量工
作座谈会暨业务培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应急救援力量工作座谈会暨业务
培训会,主要目的是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县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
成效与经验,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并就如何
进一步整合力量、提升能力、筑牢防线进行深入的交流和部
署。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推进会,也是一次能力提升的加油
站。刚才,几位应急救援力量的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
队伍建设和实战救援的宝贵经验,听了很受启发。稍后,我们
还特别邀请了*工业大学的*教授为我们作专题培训,希望大家
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听、用心记、深入悟,真正做到学
有所获、学以致用。
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应急管理局,向长期奋战在应急救援一
线的全体指战员、队员们,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我县应急管理
事业的各单位、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我县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迈上新台
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人
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原则,紧紧围绕“全灾种、大应
急”的职能定位,大力推进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化、专业化、现
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的应急救援队伍,在一次次
急难险重的考验面前,闻令而动、向险而行,召之即来、来之
能战、战之必胜,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
局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应急救援体系更加健全,力量布局实现新优化。我们着
力构建一个指挥统一、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
救援力量体系。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以镇、村(社区)和企
业应急救援力量为基础,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以社会
救援力量为有益补充的立体化救援格局。我们整合了消防救援
大队、民兵应急连和社会救援力量,成功组建了“1+3+N”的应
急救援梯队,确保在不同灾害等级下有梯次、有重点地投入力
量。在体系构建上,我们打造了“综合+专业+基层”三级救援
体系,包括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1支,人数达到112人;各类
专业队伍15支;在全县17个乡镇均建立了综合应急队伍,每支
队伍不少于50人;并在299个行政村建立了志愿队,每支队伍不
少于15人。这支总人数超过万人的庞大队伍,构成了我们守
护*平安的坚实屏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15支应急救援队伍共
计672人,以及村社区的415支应急突击队共计5672人,他们是
应急救援的“前哨”和“尖兵”,在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组织
自救互救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装备物资保障更加有力,实战能力得到新提升。“兵马
未动,粮草先行”。我们深知,精良的装备是打赢硬仗的物质
基础。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投入,应急救援装备的现代化水
平显著提升。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了消防
车、救护车、应急通信保障车等大型专业车辆近40辆,配备了
个人防护和随车专业装备76类超过1200件套。我们还在重点物
资储备点储备了大量关键物资,如本田消防机动泵97台、消防
水带585盘、发电机20台、油锯32台等,确保关键时刻能调得
出、用得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为全县下发了261台卫星
电话,实现了所有行政村的通信保障全覆盖,彻底打通了极端
情况下的“信息孤岛”,为科学指挥、精准救援提供了坚实的
技术支撑。
三是实战应急响应更加高效,守护平安彰显新作为。队伍强
不强,装备好不好,最终要靠实战来检验。面对近两年来日趋
复杂的自然灾害形势,特别是在应对2025年严峻的防汛救灾工
作和各类突发事件中,我们的应急救援队伍经受住了考验,交
出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无论是面对暴雨洪涝,还是森林火
险,抑或是生产安全事故,我们的救援人员总是在第一时间赶
赴现场,科学施救、果断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民群众的
生命财产损失。大家用汗水、智慧甚至生命,践行了“对党忠
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赢得了全
县人民的广泛赞誉和信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
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部门通力协作的结果,更是我们在座各
位以及全县所有应急人共同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
二、认清形势,正视挑战,深刻把握应急管理工作的时代要
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的应急管
理工作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风险与机遇并存,挑战与希望同
在。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
刻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第一,服务“百千万工程”大局,对应急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
要求。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
展工程”,这是我们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头
号工程”。“百千万工程”的宏伟蓝图,描绘了县域经济振
兴、城镇功能提升、乡村全面和美的光明前景。根据规
划,到2025年,我们要基本建立起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
制;到2027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取得标志性重大进展。这
一切发展目标的实现,都有一个共同的、不可或缺的前提,那
就是安全。没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
起;没有对各类风险的有效防范和化解,招商引资、产业升
级、乡村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应急管理战线的
同志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
的救灾救援,更是为全县的“百千万工程”保驾护航,是为*的
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