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党课:民族团结
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举行这次专题党课,主题是“民族团结一
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
一次凝聚共识、激发力量的动员。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重温
和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时代课题,具有极其重
要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刻总结我国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创
造性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
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更是维
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遵
循。对于我们 XX 镇而言,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深刻领会
和贯彻落实这一要求,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是推动高质量
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修好的“必修
课”。
下面,我将围绕这一主题,结合我们地区的历史与现实,从三
个方面与同志们进行交流。
一、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极端重要性,筑牢
维护民族团结的理论根基与历史自觉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要理解我们为何要铸牢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必须回望历史长河,看清楚我们“从哪里
来”;必须立足时代大局,想明白我们“往哪里去”。
第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
局的深刻历史洞察。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各民族交
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史诗。翻开厚重的史册,从秦汉的“大一统”
格局奠定,到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从隋唐的开放包
容、万国来朝,到宋元明清的疆域拓展与文化整合,各民族在广袤
的中华大地上,上演了一幕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动话
剧。我们所处的这片热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家园,
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历史雄辩地证明,各民族的命运
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统一与团结是历史的主流,分
裂与动荡总是短暂的逆流。
正如权威的《XX 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所深刻揭示的,我
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历来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是中华民
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
绣河山,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这种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
成的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源泉。忘记历史就意味着
背叛。我们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要从历史深处汲
取智慧和力量,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把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我
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的必然战略选择。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
是接近宏伟目标,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就越是严峻复杂。国内外
的一些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总是企图拿民族问题大做文章,
妄图撕裂我们的国家、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团结就是我们的生命线,是社会发展的
基石,是国家繁荣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族团结是
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也是 13 亿多中
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这句话对于我们边疆地区而言,分量尤重。
如果民族团结出了问题,社会就会动荡不安,我们所取得的一切发
展成果都可能毁于一旦,更遑论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在全体人民心中构建
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思想长城”。它要求我们超越地域、族别、
信仰的差异,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置于最高位置,形成维护国家统
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强意志。这不仅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斗争,
更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原则。只有全体中华儿女心
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成磅礴的“中国力量”,才能有效抵
御各种风险挑战,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行稳致远。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 XX 镇实现高质量发
展和长治久安的迫切现实需要。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而团结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我们 XX 镇地处战略要地,承载着重要的发展使命。截至 2024 年
底,我们镇的常住人口已超过 2.2 万人,包含了汉族、XX 族、XX
族等二十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46%,呈现出
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回顾近几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每一次经济指标
的跃升,每一个民生项目的落地,每一项改革任务的完成,都离不
开全镇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根据统计,2024 年,全县实现地
区生产总值(GDP)82.22 亿元,同比增长 5%;而我们 XX 镇作为县
域经济的“火车头”,贡献了超过 40%的经济总量。全县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9874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3772 元。在我们镇,得益于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
程的加快,全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达到了约 45000 元,生活
水平蒸蒸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民族团结“红利”的最直
接体现。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依然存在。
一些群众对党的民族政策理解不深不透,一些领域还存在交往交
流交融不够的问题,网络上的一些错误言论也可能对群众思想产
生负面影响。这些都警示我们,民族团结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
成时。我们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纲”
和“魂”,贯穿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的
全过程,才能为 XX 镇的持续繁荣稳定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二、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构筑各
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内涵丰
富、指向明确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理
解和践行“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首先,要深刻理解“四个与共”,即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
死与共、命运与共。
这“四个与共”,生动诠释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