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红色圣地绿色产业新格局——新能源专题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红 色圣地绿色产业新格局——新能源专题调研报 告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 重大战略决策。20XX 年以来,国企民企纷纷投身新能源行业, 推动我国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产业进入了高速、规模化发 展的窗口期,我市新能源资源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金疙瘩。 借势新能源发展高潮,助推我市能源结构和工业结构调整转型, 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到历史机遇期。 如何统筹布局、借势发展,是我市当下亟需研究和重点推动 的工作之一。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学习国家和陕西省可再生能源 产业发展相关资料,总结分析我市新能源项目建设、企业投资能 力水平、新能源及储能制造业产业链引进布局情况,梳理讨论国 土、林业、环保等支持性政策,对全市 13 个县(市区)新能源 承载力进行多轮踏勘调查,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背景 (一)政策规划背景 20XX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会议上庄严宣布,到 2030 年中国仅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20XX 年国家制定“十四五”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 要实现 4 个目标,一是总量目标,2025 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 达到 10 亿吨标准煤,“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量在一次 能源消费增量中的占比超过 50%;二是发电目标,2025 年可再 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 3.3 万亿千瓦时,“十四五”期间发电量增 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 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 实现翻倍;三是消纳目标,2025 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和 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分别达到 33%和 18%左右,利用率保持在 合理水平;四是非电利用目标,2025 年太阳能热利用、地热能 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 6000 万吨 标准煤以上。 这些目标是综合考虑了各类非化石能源的资源潜力、重大项 目前期工作进度、开发利用经济性等多种因素确定的,主要为完 成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20%左右和 2030 年 25%(3 亿千 瓦风电、光伏装机)左右的目标提供基础支撑。为落实《规划》 目标,国家提出了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要求加快建 设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冀北、松辽、新疆、黄河 下游等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同时还要坚持清洁能源开发与生态 环境治理相结合,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 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 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 体系。为保障电力供应、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还部署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设九大行动,即 城镇屋顶光伏行动、“光伏+”综合利用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 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新能源电站升级改造行动、抽水蓄能资源调 查行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供热行动、乡村能源站行动以及农村 电网巩固提升行动。 围绕国家可再生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陕西省提出 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有序开发建设水电和生物质能,扩大地热 能综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占比。按照风光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 储一体化开发模式,优化各类电源规模配比,扩大电力外送规模。 到 2025 年,电力总装机超过 13600 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 机 6500 万千瓦。 根据我市可再生能源资源情况,“十四五”期间我市规划建 成 1800-2000 万千瓦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大力 发展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产业,带动风电、光伏、储能等新 兴制造产业链聚集发展。保护性开发小水电,合理布局垃圾发电 和生物质发电。 (二)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数据,截至 20XX 年 9 月底,全国 累计建成可再生能源装机约 13.84 亿千瓦,同比增长 20%,约占 我国总装机的 49.6%,已超过火电装机,其中,水电装机 4.19 亿 千瓦,风电装机 4 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 5.21 亿千瓦,生物质 发电装机 0.43 亿千瓦。其中 20XX 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可再 生能源装机 1.72 亿千瓦,同比增长 93%,占新增装机的 76%(水 电新增装机 788 万千瓦,风电新增装机 3348 万千瓦,光伏发电 新增装机 12894 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 207 万千瓦)。 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也在稳步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全国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 2.07 万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 31.3%;其中:仅风电光伏发电量达 1.07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2.3%,超过了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风电发电量 6305 亿千 瓦时,同比增长 16%;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 97.1%,同比提升 0.6 个百分点;光伏发电量 436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3%。全国 光伏发电利用率 98.3%,同比提升 0.3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水电 发电量 8584 亿千瓦时,全国水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 2367 小时; 生物质发电量 1474.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9.7%。 截至 20XX 年底,全省并网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 3111 万千 瓦。20XX 年 10 月底,全省并网可再生能源装机 3569.80 万千瓦, 其中:风电 1213.24 万千瓦,光伏发电 1937.59 万千瓦,生物质 65.60 万千瓦,水电 353.36 万千瓦。规划到 2025 年可再生能源 发电机组总量 6500 万千瓦,其中风电 1500 万千瓦,光伏 4450 万千瓦,水电 500 万千瓦,生物质 50 万千瓦。目前生物质发电 已完成规划目标,风电和水力发电差距不大,光伏仍有约 2500 万千瓦目标差距。根据我省规划发展目标,20XX-2024 年,我市 需完成国家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为主的风电、光伏大基地 17 个 220 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26 万千瓦储能电站和 15 个保 障性并网新能源项目建设任务,20XX 年底市县累计并网新能源 项目 600 万千瓦以上;2024-2026 年还将重点建设陕电入皖 1100 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和配套熔盐储能、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电站; 其中至少建成 950 万千瓦光伏项目,以确保全省目标任务顺利完 成。 二、延安可再生能源产业现状 (一)资源总量及构成 延安属于四类风资源区,年有效发电 1890-2400 小时;二类 光伏资源区,年有效发电 1250-1650 小时。全市共有新能源资源 总量 1895 万千瓦(风电 860 万千瓦、光伏 1031 万千瓦、生物质 4 万千瓦),其中:已开发资源 745 万千瓦(风电 460 万千瓦, 光伏 281 万千瓦,生物质 4 万千瓦),未开发资源 1150 万千瓦 (风电 400 万千瓦,光伏 750 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