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 省市委的总体要求,安排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动员全 县上下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奋力开创新时代 XX“三农”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省市 委关于“三农”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揽 “三农”工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现 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三区”“六大 产业”“一区四地”和“三篇特色产业文章”,统筹推进农业 农村各项工作,开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粮食综 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达到30万吨,主要农作物 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面积分别达到 65万亩和112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 ,被评为全国大豆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2017年,全县优质食品大豆种植面 积达到42万亩,汉麻等特色作物、经饲作物面积达到30多 万亩,种植业结构稳步优化;新增宏大制油、北纬49生态 农业两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宏大制油被评定为XX省农 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绿色农业产品种植面积突破 10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0%。建成大豆、汉麻、 沙棘、北药等示范带、园区、基地19个50万亩,建成农业 “三减”试验示范基地23个15万亩。汉麻、食品大豆、安格 斯牛“三篇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基础夯实、产业链形 成,并得到国家和省市高度重视。农村改革迈出新步伐。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有序推进,颁证工作陆续开 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 推进,试点村工作扎实推进,清产核资登记全面铺开。国 有林场改革任务完成待验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 517个。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开创新局面。2017年,我县 群策群力、决战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 和“三通三有”问题妥善得到解决,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 ,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超出我省确定的人均 纯收入标准49%,经过综合测评,已经具备脱贫摘帽的基 础条件。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46元,比2012年 增长6203元。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得到 加强,小型村屯搬迁取得初步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 善,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农村基层基础进一步稳 固。创新实施了“学报告、谋振兴、千名干部进乡村”实践 活动,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这些成绩来之不易 ,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有益 经验。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 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和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 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全市推进农 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统 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加快农村发展步伐,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 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奋 力谱写现代化新XX建设的“三农”新篇章。 下面,根据县委常委会研究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1 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 化建设新局面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产业兴旺、生态 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推 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围绕这 一目标,我们要统筹在“五个方面”下功夫、着力实现“五 个新突破”: 第一,在提升产业质效上下功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实现新突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围 绕市场需求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转变 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摆在更加突出位 置,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坚持质量兴农 、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升导向,加 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 高我县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黑土地保护治 理工程建设,加强重点地块综合治理,加大推进“农业三 减”力度,积极稳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力争建 成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优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快装备 先进适用农机具,提高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率,加大农业技 术推广应用,推动良种、良肥、良法深度融合,实现整地 、用药、施肥、收获、贮藏全过程的农业生产标准化,全 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优质 率。要提高农产品质量。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 功能化、品牌化,推动农业在总量扩张基础上向质量提升 转换。对农业生产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上作 出科学调整,扩大食品大豆种植面积,稳定优质小麦、发 展高淀粉高赖安酸的加工型玉米、寒地优质型水稻种植面 积,增加汉麻、食用菌、鲜食玉米、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 种植面积。围绕“两牛一猪”工程,发展以安格斯牛、和牛 为代表的高端畜牧业,加快推进生态型生猪养殖,培育壮 大寒地林果、寒地北药、山野产品、特色种苗、林下养殖 、冷水养鱼等生态经济型农林产品。特别是要围绕汉麻、 安格斯牛、食品大豆三个特色产业,重点打造“三品一标 ”,发挥“XX汉麻”“XX大豆”“中国安格斯牛之乡”地理标志 、地域标志的品牌影响力。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围绕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力推进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 工。重点延伸食品大豆、汉麻、水稻、小麦、浆果、北药 、山特产品、安格斯牛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加快形成 “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要着力打造 绿色有机农业、功能农业,用高品质的绿色有机功能性农 产品占领高端市场,使XX成为高端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 工产品的重要供给基地,提升具有XX特色农业的价值链 。要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打造集特色农 业、田园观光、农家美食、休闲娱乐、康体养生于一体的 乡村旅游项目,创造新的农业收入增长点。 第二,在优化农村环境上下功夫,推动生态文明和宜 居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生 态宜居是乡村建设理念的升华,蕴含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 共生的关系,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建设中的 具体体现。要本着尊重自然、顺其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 ,通过规划、修缮和配套建设,打造一批具有XX特色、 边陲韵味的美丽宜居乡村,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要持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统 筹推进山水林田草生态系统保护和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 量和稳定性。扎实推行河长制,保护好县域每一条河流、 每一块湿地。持续开展绿化XX大地行动,继续推进“一退 三还”,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 程。进一步落实大气、水污染防治措施,完成红旗湿地保 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退耕还林还草还湿,严厉打击各类 毁林毁草行为,坚决杜绝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扎实抓好 村屯、庭院、道路“三绿”工程,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和彩 色化、珍贵化、效益化的要求,积极推广乡土树种,让广 大农村绿树成荫,让广大农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 生活。要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清洁乡村”“生态乡 村”为目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开展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大村屯环境 整治力度,重点在治理“脏乱差”、建设“洁净美”、改善 “吃住行”上下大力气、下真功夫,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 命”“垃圾革命”,使农村垃圾有地方放,雨水污水能流出 村;抓住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机遇,积极推进农 村硬化、绿化、亮化、生态化、信息化五大工程建设,打 造屋舍靓丽、栅栏整齐、绿植掩映的秀美乡村新形象,加 快推进传统村落、自然风貌、文化保护和生态宜居融于一 体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进程。同时,继续推进小型村屯搬 迁工作,目前,全县常住居民不足50户边远村屯有23个 ,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细致调研、规划设计、谋划推进 ,要推广红旗建设村和正阳山英河等村的整村搬迁、宅基 地换产业经验,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撑、产业推动,推 进整村搬迁,走出了一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发 展好”的宅基地换产业新型农村发展新路子。 第三,在乡风文明建设上下功夫,推动乡村社会文明 建设实现新突破。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现在一些 村庄“形虽在、神已散”,优秀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失效 ,不孝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等现象增多 ,红白喜事攀比、大操大办等陋习盛行。实现乡村振兴 ,必须革陋习扬新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要传 承农耕文明,延续升华华夏历史文明的血脉,守住乡风文 明的根和魂,把吃苦耐劳、勤俭朴实、邻里守望、诚信重 礼、父慈子孝、耕读传家、守土敬业优秀基因凝聚起来 ,形成文明乡村、良好农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 气象。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以“引领风尚、铸魂XX”为主题,深 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 神和时代精神。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种 模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开 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用先进典型引领乡 风文明。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工程,要旗帜 鲜明反对天价彩礼、反对婚丧大操大办,约束村民攀比炫 富、铺张浪费行为,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 活动,引导农民弃陈规陋习、扬文明新风。要加强农村公 共文化建设。要发挥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作用 ,开展“结对子、送文化”和文化志愿服务等乡村文化惠民 活动,举办农民文化节,开展好“金色田野”“农村文化大 院”等群众文化活动,鼓励农民自发组织广场舞、扭秧歌 等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培养农村文化骨干,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贴近农民 ,创作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 文艺作品。充分挖掘具有满达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民族 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保护开发和传承利 用有机结合起来,赋予新时代内涵,让历史悠久的农耕文 明展现新时代魅力风采。 第四,在创新社会治理上下功夫,推动乡村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实现新突破。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要 把加强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创新和加强乡村治理,加 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 保障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现代化农村 基层治理新模式,走好乡村善治之路,让乡村既充满活力 又和谐有序。要深化村民自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农 村基层组织的领导,丰富创新村民自治的实现形式,严格 落实“四议两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提升村规 民约的约束力,加快建立完善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 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村民自我管理的组织,加强村 务财务监督管理,打造好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的平 台,使村里的事、村民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形成和谐的自 治局面。要强化依法治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 化轨道,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基 层干部法治观念和依法为民意识,引导农民尊法学法守法 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发挥德治作 用。要强化道德建设。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乡村 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教育 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广 泛开展好儿媳、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寻 求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用身边人、 身边事来教育引导群众,增进道德自觉,引领乡风文明。 要打造平安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严厉打击危害农村稳定、破坏农业生产和侵害农民利益 的违法犯罪活动。开展为期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 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 ”“盗拐骗”等违法犯罪,严厉打击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 部,要集中治理、重拳猛打。依法打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 ,对信教人员要管得住、管得好。加强农村警务、消防、 安全生产工作,提升群众安全感。 第五,在推进脱贫攻坚上下功夫,推动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实现新突破。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近年来 ,我县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特别是推进脱贫攻坚以来,低 收入群体逐渐减少,城乡收入差距总体缩小,但农民增收 基础还比较脆弱,农村民生短板还很突出。当前和今后一 个时期,我们必须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抓重点、补短 板、强弱项,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民持续增收好势头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经过综合测评,我县已具备 脱贫摘帽基础条件。按照省委部署,逐级完成核查评估等 工作,待8月份经省政府批准退出省级贫困县。关于脱贫 攻坚工作,已召开和还要随时召开推进会议,在这里只强 调一定要求:我们要继续坚持政策不变、标准不降,力度 不减、韧劲不松,全面落实减贫计划,做好巩固提升工作 。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是“三 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 下促进农民增收的极端重要性,要注重市场无形之手、政 府有形之手、农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拓宽增收渠道、挖 掘增收潜力、培育增收动能,努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 增长。一是强化产业带动增收。持之以恒推进招商引资和 项目建设,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吸引更多 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带动农民收入结构调整。二是强化农 民技能增收。狠抓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围绕返乡农民、贫 困农民等重点群体,有效整合部门、中职校等培训资源 ,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向高层次、高收入岗位转移,提高工 资性收入。三是创新增收途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要强化特色产业与电 商嫁接,充分发挥“淘宝”“天猫”“京东”等网商平台作用 ,促进产销衔接,建设一批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要紧 抓创业富民这个关键。群众致富的最大潜力在创业。从我 县实际看,目前广大农民还以转移就业为主,自主创业不 是主流,不敢创业、不会创业成为制约农民致富的主要障 碍。我们要紧紧抓住创业这个“牛鼻子”,突出务工返乡人 员、大学生村官、能人大户等重点群体,鼓励引导他们发 挥优势特长,积极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大胆走 创业致富的路子。要丰富创业创新方式,鼓励引导创办领 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与其他经营主体合作组建现代企业共同创业 ,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举全县之力创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为乡村振 兴战略深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关键是要走 出一条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我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 资源,我们要抓住这一优势,举全县之力落实好市里提出 的创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规划,把农业发展的路径由增 产增效转变到提质增效上来,推进我县农业实现历史性变 革,不断加快乡村产业振兴的步伐。 第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创建农业绿色发 展示范区的战略意义。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域创建 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生产以绿色、有机、功能性为标志 的高端农产品,是全市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捷 径,对我县农业农村跨越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实 现农业永久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世界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 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发展阶段。美、英等 国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但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制品,消耗 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引发了严重环境污染,并最终导致农 业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在这一背景下,有机农业、自 然农业、生态农业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替代模式。这一 点,我们在多年的实践生产经营中是感触很深的,所以 ,我们一定要深刻汲取这些发展经验和教训,避免在别人 已经走过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二是应对农业主要矛盾 根本变化的需要。当前,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 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表 现为结构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简单地讲,就是农 产品总量过剩,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仅从XX来看,目 前库存粮食就达到1200万吨(含农垦及中直粮食企业库存 ),相当于整个市域范围内2年的产量。同时,农业增加 值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压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 续通过增产来发展农业已经没有空间和出路。必须认清矛 盾变化和发展趋势,向绿色特色要发展,向质量要效益。 三是顺应消费结构性变化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 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理念和消费观念不断变化,吃得安 全健康成为刚性需求。调查表明,国内市场的有机农产品 生产总量连续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递增,而且价格要高 出普通农产品价格30%甚至几倍;有的消费者宁肯花高价 ,也愿意购买绿色食品。瞄准这样的市场需求,我县的农 产品培育和发只要具备绿特色、讲标准、创品牌、有认证 、讲营销,就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增值空间。四是释放 优良生态和产业基础优势的需要。在全市比,我县同样生 态良好、耕地质量高,寒冷的气候极大降低了农作物病虫 害发生率,是典型无公害、绿色农业生产核心区。农业 “三减”实施多年,耕地亩化肥用量在全国、全省也是最少 的,更容易向绿色有机生产方式转变。大小500多家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98%的田间综合机械化率、大豆汉麻两家 院士工作站,都为发展绿色有机功能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总体看,发展高端农业是大势所趋,我们绝不能错失良 机。一定要瞄准价值链高端,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 提质导向转变,把绿色发展的文章做大。唯有如此 ,XX农业才会有大的前途、XX农村才会有大的发展、 XX农民才会有大的增收。 第二,认真搞好发展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农业绿色发 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发展绿色农业我县也同样抓了多年 ,但始终未能摆脱传统的增产增收理念。创建农业绿色发 展示范区,我们一定要把理念转变到提质增收上来,在做 减法上下足功夫,减农药、减化肥、减除草剂,减到符合 绿色有机标准。这是农业生产领域的重大改革,这是一项 大的系统工程,要坚持规划引领,一年试点、两年推广、 三年铺开的分步推进原则。要全面实行标准化绿色生产。 要全面推行国家标准体系和欧盟标准体系,无论种植、养 殖还是加工都按照标准体系来做,确保生产出的农产品符 合“绿色”标准,具备条件的鼓励支持提高到“有机”标准。 要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因 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力争3年时间,全县创建农业 绿色发展示范区取得重大成效。2018年在沿江乡全乡,以 及前进林场、丁子山绿色农牧养殖基地、北纬49和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