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医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上的研讨发
言(教育强国和思想政治教育)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教育强国建
设规划纲要》,并围绕我们医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享一
些我个人的学习心得与思考。这既是一次理论学习,更是一次思
想上的深刻洗礼。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下面,
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起
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立足“国之大者”,深刻领会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内涵
党的 XX 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
图,并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学习《纲
要》后,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建设教育强国,已不再是一个遥远
的目标,而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肩负起的“国之大者”。《纲要》
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这不仅仅是时间
的宣告,更是行动的号角。
作为一所承载着传承与创新中医药事业使命的高等医学院
校,我们不能仅仅将自己看作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更要将学院
的发展置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去考量。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
的瑰宝,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
如何培养出既有坚定文化自信,又能掌握现代医学技术,具备全
球视野的卓越中医药人才,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这要求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深刻认识到我们所
从事的工作,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二、聚焦“立德树人”,筑牢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
《纲要》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我们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贯穿
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生命线。近年来,我们学院在“课程思政”
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我深切地感受到,“课程思政”在中医药院校有着得天独厚
的优势。中医药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从“大医精诚”
的古训,到神农尝百草的奉献精神,再到近代以来无数中医药前
辈为国为民的奋斗史,这些都是最生动、最鲜活的思政教材。有
研究表明,通过提炼中医药文化精髓,构建“三阶四维”教学模
式,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职业使命感。在我们的课
堂上,将《中医学基础》《中药药剂学》等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
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和自觉。特别是在经历了前几年的
抗疫斗争后,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教学,更能让学生深刻理解
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探索正在开花结果。有数据显示,在
一门有机化学的课程思政改革后,超过97%的学生认为学习兴趣
和效率得到了提升。在另一项对《中药药剂学》课程的调查中,
100%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内容充实合理,94.44%的学生认为实
施过程自然。这些数据背后,是学生们思想的转变和行为的改变。
我听说,有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主动选择与中医药文化传播和革
命历史相关的课题;在学习中,展现出更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
任担当。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思政教育的成效评价依然是一
个难题。如何从“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中,科学、量化地评
估育人成果?一些院校探索的基于 5W 模式或 CIPP 模式的评价
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有研究者甚至编制了包含 33
个三级指标的“中医药文化赋能课程思政建设效果量表”,尝试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度、文化素养提升等进行量化评估。我认
为,未来我们应该构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评价机制,从单纯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