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新时期XX煤矿以技术管理和灾害治理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交流材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新时期 XX 煤矿以技术管理和灾害治理驱 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交流材料 在当前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与“双碳”目标深度融合的时代背 景下,煤炭行业正经历着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深刻转变。 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煤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命题。作为 企业的“第一责任人”,煤矿负责人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以战 略眼光和系统思维,紧紧抓住技术管理创新与重大灾害治理这两 大关键环节,将安全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将技术红利转化为经济 效益,从而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行稳致远。 一、夯实技术管理根基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技术管理是煤矿现代化生产的神经中枢,其先进性与精细化 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安全水平与经济效益。进入新 发展阶段,必须将技术管理置于战略高度,以智能化、标准化为双 翼,驱动企业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一是驱动管理模式变革的智能化建设。 智能化是煤炭工业技术革命的核心方向。国家层面持续出台 政策予以引导,如《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就明确提出, 到 2025 年要初步建成结构合理、科学开放的煤矿智能化标准体 系。煤矿负责人应主动顺应这一趋势,将智能化建设作为提升技 术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 首先,构建统一的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传统的区队分割、 系统独立的信息化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矿井管理的需求。必须打 破信息孤岛,构建集生产调度、安全监控、经营管理于一体的综 合性平台。该平台通过部署覆盖全矿的传感器、智能终端与高速 工业互联网,实时采集地质、生产、设备、安全、环境等各类数 据,形成矿井的“数字孪生”或“一张图”管理模式。在此基础 上,管理层能够实现对采、掘、机、运、通等各系统运行状态的 全局掌控和协同调度,使决策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其次,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设备健康管理体系。设备是煤矿生 产力的核心载体,其稳定运行是保障生产连续性的前提。通过在 关键设备上部署振动、温度等在线监测传感器,建立设备健康管 理与故障诊断平台,可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 7×24 小时不间断 监控。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提前预警潜在 故障,实现从“计划性维修”到“预测性维护”的转变,大幅减少 非计划停机时间,提升设备综合利用率(OEE),降低运维成本。例如, 通过对主运输皮带机运行数据的深度分析,精准预测托辊、轴承 等部件的寿命终点,从而制定最优更换计划,避免了因突发故障导 致的全矿性停产。 二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标准化作业。 如果说智能化是技术管理的大脑,那么标准化作业就是保障 指令精准执行的骨骼肌肉。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对安全生产的 各环节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煤矿负责人必须将规程标准从 “墙上的制度”转变为“现场的行动”。 一方面,要将风险管控深度融入标准化作业流程。在实践中, 一些单位创新推行“风险清单战前点兵”机制,要求班组在作业 前,对照风险清单逐项确认管控措施是否到位;同时,实行岗位安 全“口令式核验”,将核心安全规定简化为易于记忆和执行的口 令,确保每位职工在操作前都能进行自我提醒和安全确认。这种 做法将风险辨识、安全确认与作业许可固化为标准程序的一部分, 有效杜绝了因“三违”造成的安全事故。 另一方面,要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标准化作业的落地。通过 在智能管控平台上开发标准化作业管理模块,可将每个工种、每 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安全要点、质量标准进行数字化、可视化呈 现。例如,在进行设备检修时,检修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调取标准 化的检修流程卡和三维视频指导,并在线完成检修记录、质量确 认和工单闭环,实现作业过程的全程留痕与可追溯。这种模式不 仅提升了作业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 的不安全状态置于严密的技术监控之下,从而向“零违章、零隐 患、零伤亡”的安全目标迈进。 二、深化重大灾害治理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 煤矿重大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治理难度高等特点, 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负责人必须牢固 树立“灾害可防可控”的信心,摒弃侥幸心理,以科学的态度和超 前的思维,构建系统性、根源性的灾害治理体系。 一是要坚持源头治理与系统防治 近年来,我国煤矿重大灾害治理理念已实现从“被动应对、 局部治理”向“主动预防、区域治理、综合施策”的重大转变。 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路径。负责人必须深刻认识到,瓦斯、 水、火、冲击地压等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