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街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 XX 街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
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 XX 县巩
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会议精神,全面总
结前一阶段工作,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安排部署下
一阶段的重点任务。今天是 2025 年 9 月 25 日,我们正处在五年
过渡期的收官之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形
势分析会,也是一次任务部署会,更是一次决战决胜的动员会。
街道上下必须以清醒的头脑、决战的姿态、冲刺的劲头,全力以
赴打好收官之战。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深刻认识做好巩固衔接工作的极
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过去的
几年里,我们街道上下同心、尽锐出战,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啃下了最硬的骨头,攻克了最后
的堡垒。我们必须铭记,这一成果的取得来之不易。根据历史数
据,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镇累计脱贫退出数百户、数千人,
我们街道也为这一伟大成就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欣喜地看到,
通过一系列就业帮扶措施,全街道脱贫就业劳动力达到了 2610
人,其中跨省务工、省内务工和公益性岗位安置多点开花,为
脱贫家庭的稳定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干
部群众的辛勤汗水,是每一个家庭命运的深刻改变,是我们必须
倍加珍惜、全力巩固的宝贵财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2025 年作为
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们的工作已经进入了决战冲刺的关键
阶段。越到最后时刻,越不能有丝毫松懈和麻痹思想。当前,我
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的任务依然艰巨。
第一,外部环境的压力持续传导。上级的考核标准越来越高、
要求越来越严,各类督查、检查、评估将更加频繁、更加深入。
从县级层面的考核体系来看,已经明确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纳入乡村振兴考核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选拔
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不仅要“过关”,更
要“出彩”,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影响全局。
第二,宏观经济的波动带来间接影响。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
然存在不确定性,这给脱贫人口的稳岗就业和产业发展带来了新
的挑战。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市场销售
渠道的稳定性等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我们脱贫群众的“钱袋
子”,影响到我们帮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尚未根治。通过前期的摸排和自
查,我们发现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比如,部分群众的内生动力
仍显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产业项目规模偏小、
链条不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个别村庄的人居环境长效管
护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一些干部在工作中还存在作风不实、方法
不多、落实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攻克的“山头”,
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因此,全体与会同志必须深刻认识到,打好收官之战,既是
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严肃的民生工程。我们决不能有
“歇歇脚、松口气”的侥幸心理,决不能有“差不多、过得去”
的麻痹思想。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
部署上来,以决战决胜的姿态,确保过渡期各项工作任务圆满收
官,向组织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二、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全面提升巩固衔接工作的质量和
成效
打好收官之战,关键在于精准施策、狠抓落实。我们要紧紧
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工作主线,聚焦重点领域和
关键环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第一,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这是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的核心任务,是必须完成的硬指标。我们要持续完善
和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这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
要继续发挥网格员、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对全街道
所有农户,特别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
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户,进行常态化排
查预警。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问题发现在早、
化解在小。同时,要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对教
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问题,要发现一户、解决一户、销号一
户,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第二,做大做强支撑乡村发展的特色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
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稳定增收、防止返贫的根本之策。我们街
道地处 XX 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必
须在产业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我们要立足资源禀赋,持续壮大
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要做好食用菌产业这篇大文章,我们正在
实施的 XX 村食用菌生产线三期项目和 XX 村木耳种植项目,是
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关键举措。相关村和部门要全力保障项目
进度,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要进一步完善利益联
结机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把更多农户嵌入产
业链中,让他们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同时,要强化产业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