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
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当前全市几项重
点工作,分析形势、查摆问题、部署任务。刚才,会议传达学
习了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和讲话精神,听取了关于党建引领基层
高效能治理、污染防治攻坚、市委第十一轮巡察工作的汇报。
下面,我结合这些议题,讲三点意见。
一、聚焦固本强基,以更高站位推动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
理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所
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关乎民心向
背、决定发展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近年来,市委坚决贯彻落
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
本之策,推动“五基四化”工作在*落地生根,全市基层治理体
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对标新时代新要求,对
标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市基层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
的短板和弱项。主要体现在:一是体系建设的系统性有待增
强。有的地方党建引领的“主轴”作用发挥不充分,党组织政
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未能完全转化为治理效能,不同领域、不同
层级党组织之间联动不够,资源整合、力量统筹的壁垒尚未完
全打破。二是治理手段的精准度有待提升。数字化、智能化应
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基层治理平台存在“指尖上的形式主
义”,线上数据与线下实际“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未能真
正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的实战效能。三是治理队伍
的能力素质有待加强。部分基层干部应对复杂矛盾和新型风险
的能力不足,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面对群
众诉求存在“推、拖、绕”现象,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亟待提
高。四是多元共治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社会组织、市场主
体、新就业群体等新兴力量参与治理的渠道还不够通畅,群众
参与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共建共治共享的
生动局面仍需着力营造。这些问题,既有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因
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原因,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为
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第一,强化政
治引领,筑牢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
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的
全过程、各方面。要持续推动“五基四化”细化实化具体
化,对标省委下达的21项硬任务,逐项分解、拉出清单、明确
抓手,确保每项任务都有具体路径和量化指标,形成可衡量、
可检验的工作成效。要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党建引
领基层治理指挥体系,强化乡镇(街道)党(工)委的龙头作
用,赋予其对辖区内重大事项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监督考
核权限。要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
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压实“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形成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强大合力。第二,深化数字赋
能,激活基层治理的“新引擎”。顺应数字化变革趋势,推动
基层治理从“经验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型。要加快建成全
市一体化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整合公安、城管、应急、信
访等部门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态势全面感知、风险
智能预警、事件闭环处置。在*区探索的“党建聚合化、管理网
格化、服务智能化”等创新做法,取得了治安案件同比下
降35%,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8%的良好效果,要认真总结并
加以推广。要进一步优化网格化管理服务,科学划分、动态调
整基础网格,建强“网格党支部+专职网格员+N”的网格团
队,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据统计,目前全
市网格化管理覆盖率已达100%,但必须在精细化、实效化上再
下功夫,力争到2026年,通过平台流转处置的网格事件办结率
达到98%以上。第三,聚焦群众关切,疏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
管”。基层治理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笑脸上。要深入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推广“社区吹哨、部门报
到”“群众点单、支部接单”等有效机制,推动人财物等资源
向基层倾斜,让基层有权有物有能力为群众服务。要持续排查
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特别是要聚焦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物业
管理等矛盾易发多发领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经验”,完
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功能,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
渐。要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普惠
托育养老、停车难、充电难等民生痛点,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
生实事项目,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
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坚持铁腕治污,以更硬举措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
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抓好生态环保工作,既是必须扛起的政治责
任,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期,省委启动了大气
污染治理提质增效专项督察,对我市是鞭策,更是警醒。必须
正视,我市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污染防治的任务依然艰
巨。从数据看,压力巨大。今年1—9月,我市PM2.5平均浓度
为42微克/立方米,虽同比下降5%,但与省定39微克/立方米的
年度目标仍有3微克/立方米的差距,在全省排名依然靠后,完
成年度目标需要付出超常规的努力。从结构看,根源未除。我
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的状况尚未根
本改变。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占比仍然较
高,这些行业既是经济的支撑,也是污染的源头,结构性减排
的潜力远未充分挖掘。从问题看,短板明显。中央和省级生态
环保督察、省委巡视等反馈的一些问题,整改虽有进展,但部
分问题整改不彻底、易反弹,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
做得还不到位。个别干部思想上仍然存在“环保影响发展”的
错误认识,责任心不强,工作标准不高。
面对挑战,退无可退,唯有迎难而上、坚决攻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