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市“十四五”时期就业工作情况报告
“十四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坚持将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和根基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紧密围绕“强工兴产、
转型突围”的中心任务,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实干尽责的态度,
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促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全市就
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就业形势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下保持了
总体稳定。截至 2025 年 9 月底,“十四五”开局以来,全市累计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17.76 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 5.85 万人,
各项关键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与基本情况
“十四五”以来,全市人社系统聚焦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核心
目标,从体系建设、重点帮扶、创业带动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构
建了覆盖广泛、支撑有力、服务高效的就业工作新格局。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稳固的就业政策与服务体系
坚持系统思维,将制度建设和要素保障作为稳定就业大盘的
基石,不断完善政策链条,强化资金与服务支撑。
一是政策体系日臻完善。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环境变
化对就业的冲击,市级层面主动谋划,先后研究出台了《XX 市
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的通知》《XX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保障企业用工和高校
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及《XX 市人民政府
办公室关于聚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
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综合政策文件。这
些文件构成了“十四五”时期我市就业政策的“四梁八柱”,形
成了从宏观调控到微观扶持,从普惠性支持到特惠性援助的完整
政策闭环,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依据。
二是资金保障坚实有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确保各项
就业创业政策不折不扣落地见效,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构建
了财政投入、基金支出、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
20XX 年至今,全市累计争取并整合中央、省级及市级配套安排
的就业补助资金达 XX 亿元;同时,创新性地利用失业保险基金
结余,拨付了 X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扩大支出范围以促进就业。
雄厚的资金储备,为稳定岗位、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关键环节
提供了“源头活水”。
三是企业用工服务精准高效。深刻认识到服务企业就是服务
就业全局,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亲自挂帅的保障企业用工工作专
班,常态化开展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项行动。为破解传统招聘模
式中信息不对称、匹配效率低的难题,自主研发了“XX 快递”
一站式用工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XX 有岗”“公交职达”等
线上服务板块,运用大数据算法精准描绘企业岗位画像与求职者
能力图谱,实现了“人岗秒推、即时速配”。平台上线以来,累
计发布各类岗位需求 1.2 万个,成功为企业解决用工需求 5.14 万
人。此项创新举措获得了包括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新华社、
中国劳动保障报在内的多家中央及行业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并
得到了 XX 省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此外,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
资难、融资贵问题,联合金融机构出台《XX 市稳岗扩岗专项贷
款实施方案》,推广“XX 岗贷”金融产品。“十四五”期间,累
计发放“XX 岗贷”34.26 亿元,惠及市场主体 982 家,直接带
动和稳定就业岗位 4086 个。
(二)聚焦重点群体,实施精准有效的分类帮扶措施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作为就业
工作的重中之重,量身定制帮扶策略,确保兜底保障有力,就业
渠道畅通。
一是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面对毕业生规模
持续高位的态势,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
务工作的通知》,实施了一系列组合拳。持续举办“XX—高校人
才直通车”校园招聘品牌活动,累计组织 2740 家(次)重点用人
单位,奔赴全国 79 所高校“上门求才”,提供与我市产业发展高
度契合的优质岗位超过 5 万个。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招
募了 316 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一线服务锻炼。大力推行就业
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累计开发见习岗位并组织 6452 名毕业生参
加见习,发放见习补贴超过 XX 万元,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实践
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全面推广“1131”
服务模式,确保服务覆盖率达到 100%,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0%以上。
二是全面加强就业困难人员的托底援助。滚动实施城乡公益
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将其作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社会和
谐稳定的“稳定器”和“缓冲垫”。通过科学设岗、规范管理,
累计通过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了 5.5 万名就业困难人员,有效保
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其中,创新打造的“XX 引领 XX 添彩”
生态公益岗项目,因其将基层党建、生态保护与困难人员就业有
机结合,获评 XX 市 2022 年度“十佳改革品牌”,相关经验做法
在 XX 省委《今日信息》刊发,并成功承办了全省现场观摩会。
为提升失业人员服务质效,出台《XX 市提升失业人员服务质效
工作方案》,通过大数据比对和网格化摸排,精准掌握失业人员
底数,为 17.2 万人次提供了集政策咨询、职业介绍、技能培训
于一体的“12333”式标准化就业服务。通过足额发放社会保险
补贴和岗位补贴,累计支出 XX 亿元,有力促进了 5.77 万名失
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包含 1.45 万名就业困难人员。
三是积极推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与返乡创业。持续开展
“XX 行动”“XX 同心”等农民工服务保障系列行动,在春节等
关键节点,为农村务工人员提供返乡返岗、权益维护、信息咨询
等全方位服务。统筹农业农村、教育、妇联等多部门资源,大力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种养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
创业者培养等行动,着力培育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例如,20XX
年,全市争取中央乡村振兴统筹资金 XX 万元及市级财政配套资
金 XX 万元,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培训 1472 人。20XX 年,
联合九部门出台《XX 市开展新市民乐业行动推进县域农民工市
民化质量提升实施方案》,从转移就业、返乡创业、职业培训、
权益保障、公共服务五个维度全面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质量。2024
年,XX 区的“XX 农业项目探索农村老龄劳动力资源开发方面
的创新做法”成功入选 XX 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集成改革”
揭榜挂帅项目。同时,持续推进农民工综合信息系统应用,动态
录入实名信息 62 万余条,为精准服务奠定数据基础。在根治欠
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