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
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专题调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晚上,我们专门召开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
题专项整治工作专题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
省、市关于集中整治相关精神,全面分析我县当前“三资”管
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下一阶段的专项整治
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刚才,*同志传达了上级有
关精神,*同志通报了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相关部门和乡
镇也作了汇报,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是发展壮大农
村集体经济、引领保障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
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钱”和“家底”。管好用好农
村集体“三资”,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肃
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是否稳固,关系
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关系到乡村社会的
和谐稳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群
众的眼睛在看,社会的舆论在评,上级的要求在督。我们必须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
抓出成效。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专项整治工作的重大意
义和紧迫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
项整治,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我们推动全面从
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夯实乡村振兴根基的必然要求。全县上下
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切实增强
抓好专项整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这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党的十八大以
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改革和“三资”管理工作。特别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
要求“持续深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专项治
理”,并对健全监管体系、规范委托代理提出了具体要求。省
委、市委也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可以说,抓好“三
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就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
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是检验我们政治判断力、政
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我们必须旗帜鲜明讲政
治,不折不扣地把上级的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确保政令畅
通、令行禁止。
第二,这是夯实乡村振兴“家底”的固本之举。乡村要振
兴,产业是基础,而产业发展的根基,就在于我们农村集
体“三资”。根据最新的清产核资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
们*县农村集体资产总额已达到26.25亿元,其中经营性资
产11.57亿元,资源性资产集体土地总面积近180万亩。这笔巨
大的财富,是我们推动乡村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依托。然
而,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三资”管理混乱、底数不清、权责
不明、效益不彰的问题依然突出。有的资产闲置浪费,有的资
源低价发包,有的资金违规使用,甚至出现监守自盗、侵占挪
用的腐败现象。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集体资产的严重流失,更
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我们开展专项整治,就
是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和“大体检”,把我们农村
的“家底”摸清楚、盘活好、管理牢,让沉睡的资产“活”起
来,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让宝贵的资源“优”起来,为
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第三,这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农村集体“三
资”姓“公”,所有权归全体集体成员。但从前一阶段的排查
和信访情况来看,群众对“三资”管理问题的反映依然比较集
中。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共排查问题线索41条,已立
案19件19人,推动整改各类问题143个。这些数字背后,是个别
干部用权任性、以权谋私,严重侵害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
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动摇的是党和
政府的公信力。*镇*村原党总支书记李某,利用职务之便,虚
列耗材套取集体资金,最终受到党纪处分,就是一个深刻的教
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专项整
治,坚决斩断伸向集体“三资”的“黑手”,着力解决一批群
众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切实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
的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农民,不断厚植
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二、聚焦重点,靶向发力,推动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见
行见效
这次专项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各部门
必须摒弃“歇歇脚、喘口气”的松懈思想,紧盯目标任务,聚
焦关键环节,拿出“硬核”举措,确保整治工作不走过场、取
得实效。
一要坚持“深”字当头,全面排查起底,做到问题清仓见
底。排查是整治的基础。如果底数不清、问题不明,整治就成
了无的放矢。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见人、见账、见物、逐
笔、逐项”的原则,对辖区内所有村(社区)的集体资金、资
产、资源进行一次拉网式、地毯式的清理核实。要聚焦三大重
点:一是集体资金,重点清查是否存在公款私存、坐收坐支、
白条抵库、违规借贷、大额现金支付等问题。二是集体资
产,重点清查是否存在资产底数不清、权属不明、违规处置、
低价发包、长期无偿占用等问题,特别是对那些签订时间超
长、租赁价格超低的“长包短租”“阴阳合同”要逐一甄别、
坚决纠正。三是集体资源,重点清查是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