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工业强区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工业强区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区工业强区推进大会,主要任务是深 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考察 X 省重要讲话精神,精准对标 全省工业强省推进大会和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的决策部署,动 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任务、压实责任, 以背水一战的决心、攻城拔寨的劲头,奋力掀起新一轮大抓工业、 重抓产业的发展热潮,为谱写 X 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锻造更加坚实的产业脊梁。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在总结成绩与直面挑战中坚定工业强区的信 心与决心 工业是经济的“压舱石”,是发展的“顶梁柱”。回顾近年来 的奋斗历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强攻工业、大抓产业”这一核 心战略,同心同德,砥砺奋进,推动工业经济在爬坡过坎中实现 了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一是经济支撑作用持续凸显。全区工业 经济保持了稳健增长的良好态势,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 等关键指标连续三年实现双位数增长,工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额 的比重稳步提升至 55%以上,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坚 实有力的支撑。二是产业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围绕全市五大产业 发展方向,我们立足自身禀赋,精准布局,新能源汽车及先进制 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发展的韧性和后劲显著增强。三是“智改数 转”亮点持续涌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 批骨干企业率先实施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超过 20%,运营 成本显著下降,成功打造了若干个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一定影响 力的智能车间和标杆工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质生产 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对照先进地区的迅猛发展态势,我区工业发 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亟待破解的瓶颈。其一,产业 层次不够高。传统产业占比依然偏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体量尚小, 部分产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有 待提升。其二,创新能力不够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市平 均水平,高能级的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数量不足,关键核心技术 “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不 够顺畅。其三,集群效应不够明显。产业集聚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套 能力较弱,“攥指成拳”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其四,要素保障 不够优。土地、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供给仍然偏紧,营商环境 对标一流标准还有差距,服务企业的精准性和实效性需要持续加 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决不能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必须坚持 问题导向,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采取 更加有力、更加精准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同时,我们也要看 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 发展新质生产力;省委、市委相继召开高规格会议,吹响了工 业强省、工业强市的“冲锋号”,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 政策措施密集出台。这为我们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 略机遇和政策红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化挑战为动 力,变压力为推力,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聚焦重点,在精准施策与协同发力中开创工业发展的新 局面 推进工业强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 观念,抓住主要矛盾,纲举目张,重点突破。要紧紧围绕以下五 个方面,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一)锚定产业方向,构筑集群发展新高地。产业是工业的 根基。没有明确的产业方向,工业发展就会迷失方向;没有成群 成势的产业集群,工业经济就难以做大做强。首先,要坚持五大 产业主攻方向不动摇。这是立足我区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经过 深入研究、科学论证确定的发展路径,必须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新能源汽车和先进制造业要聚焦 X 电池等优势赛道,做深做透 产业链研究,完善“四图五清单”,实施精准靶向招商,着力引 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零部件企业,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和 竞争力。新材料产业要依托现有规上企业基础,支持企业加大研 发投入,向 X 金属精深加工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推动产业向 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转型。医药和食品产业要打破传统思维 定式,积极创新合作模式,鼓励本土医药企业主动对接发达地区 的知名药厂,开展技术合作、品牌嫁接;要大力开展“腾笼换 鸟”,通过委托加工、股权合作等方式,有效盘活闲置厂房和设 备资源,实现存量资产的价值最大化。数智文化和旅游产业要深 入实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要 积极引进数智文化内容制作、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等领域的创新型 企业;另一方面,要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旅游业深度融 合,构建“硬件制造+内容服务”的良性产业生态。特色农业与 深加工产业要坚持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路径,集中资源 聚力打造 X 特色水果和 X 特色禽蛋、X 特色竹笋等“一区一品” 特色农业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其次,要大 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首位+主导”的产业布局,全面 实施“链长+链主”协同推进机制。由区级领导担任“链长”,牵 头抓总、高位推动;由行业龙头企业担任“链主”,发挥其在技 术、市场、标准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 企业融通发展。要加快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检验检测、 配套服务的全链条体系,着力打造一批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专 业化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和高端项目 入驻。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建立健全重 点产业链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机制,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抗 风险能力。最终目标是,力争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将我区的 1 至 2 个重点产业链、产业群成功纳入省、市级重点产业发展图谱, 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二)深化数智赋能,激活转型升级新引擎。数字化、智能 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也是制造业提质增效、换道超车的 关键所在。必须把“智改数转网联”作为强攻工业的“一号工 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紧抓好。要聚焦扩面增效,实现 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思想认识要再深化,引导企业家充分认识到, 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发展的“必答题”; 也不是额外的成本,而是赢得未来的投资。行动上要再提速,以 今年年底前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为硬性目标,倒 排工期、挂图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