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对XX加快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若干关键问题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对 XX 加快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若干 关键问题的调研报告 过去十年间,全国共有 13 个城市经济总量从 XX 亿元左右 增长至 X 万亿元左右。为研究这些城市跨越式发展经验,从中 获得有益启示,进一步明确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举措,推动 XX 加 快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市委政研室赴部分新晋万亿级城市 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外地经验做法 综合考虑经验做法的可借鉴性,我们从 13 个城市中选择了 XX、XX、XX、XX、XX5 个城市,系统梳理了他们在迈向万亿 级经济总量过程中的发展思路和关键举措。 (一)XX市。XX 市位于江苏北部,与上海、苏州、无锡等 地隔江而望。20XX 年至 20XX 年,XX 市用 7 年时间实现经济 总量从 XX 亿元增至 XX 亿元,年均增速达 10.3%(指名义 GDP 增速,下同),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 1.7 个百分点,在全国地 级以上城市排名位次前进 3 位,成为江苏省第四个“万亿之城”。 XX 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 略,宽领域融入苏南,深层次接轨上海,实现高效协同发展。具 体而言,主要抓住了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抢抓 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新一轮沿海开发等重大机遇,推动 崇启大桥、沪苏通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并落地 实施,补齐过江通道和高铁建设短板,全面融入苏南和上海一小 时交通圈,极大提升了城市资源要素集聚能力。二是推动产业发 展一体化。加强同上海、苏州等重点城市在制造业领域的垂直分 工协作,探索出“总部+协同中心”、“离岸创新”等协同创新路 径,实现“沪苏孵化、XX 转化”、“沪苏制造、XX 配套”,推动 沪苏通三地产业优势互补、深层次协同发展。当前,XX 与上海、 苏南长期合作的企业占比超 50%,近三年吸引上海、苏州落户 XX 的规上制造业企业超 500 家。三是推动人才流动一体化。持 续实施针对 XX 籍人口的“通籍英才归雁”计划,推动沪通两地 “三个一百”工程(XX100 家创新型企业与上海 100 个重点学 科的 100 个创新团队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全方位承接沪苏地 区优质人才资源。自 20XX 年以来通籍高校毕业生回通就业率持 续增高,扭转“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的人才外流局面,为 城市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二)XX 市。XX 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 一,仅用 14 年时间就实现经济总量从千亿元到万亿元的跨越。 20XX 年至 20XX 年,XX 市用 6 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从 XX 亿 元升至 XX 亿元,年均增速达 11.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 3.7 个百分点,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位次前进 10 位,被称为 “最大黑马城市”。XX 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前瞻布局“风 口产业”,系统性重塑产业体系,形成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体 而言,主要抓好了三个方面:一是坚持深度研究产业。以国际 视野、前瞻眼光研判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 赋,前瞻布局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风口产业”, 引入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龙头企业,在做大产业规模 的同时加快动能转换,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 77.9%,为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二是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 动作用。针对“风口产业”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 XX 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以国有平台公司为主体,建立 多元化立体化投融资体系,撬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长期投资,实 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双赢。截至 20XX 年底,XX 市已累计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超过 XX 亿元, 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XX亿元,市属国企资产总额突破XX亿元。 三是打造专业化干部队伍。将打造“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 懂市场、懂管理”的干部队伍作为抓好“风口产业”的关键,领 导干部带头研究行业报告、产业投融资政策等专业化知识,自上 而下提升干部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选派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赴 国家部委、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以及沪苏浙等先发地区学习,在 帮助干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提升素质的同时推介地方形象、 扩大对外交往、促进合作共赢。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大等单位 引进优秀年轻人才到政府部门挂职,参与重大项目论证、重要规 划起草,有效带动提升干部的专业化水平。 (三)XX市。XX 市工业发展起步较早,产业体系较为完备, 是上个世纪“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20XX 年至 20XX 年, XX 市用 7 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从 XX 亿元增至 XX 亿元,年均 增速达 8.8%,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 0.5 个百分点,在全国地级 以上城市排名位次前进 10 位,预计今年将突破 XX 亿元。XX 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 区域经济重构机遇,锚定新能源万亿级产业引龙头建链条育集群, 实现弯道超车。具体而言,主要是把握好了三个方面:一是紧盯 前沿技术,把握机遇窗口期。过去十年中,储能技术革命深刻影 响了汽车、光伏等行业,重塑了产业格局。XX 市凭借敏锐的产 业嗅觉和中长期的产业布局意识,抢抓新能源产业颠覆性技术带 来的“黄金窗口期”,以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为重点, 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为城市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 是建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动能。建设中科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 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中航锂电研究院等高能级科技 创新平台,设立“龙城人才计划”新能源专项,以科技创新助力 新能源之都建设。在迈向万亿级过程中,XX 市科技进步贡献率 由 61%升至 6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 1126 家增至 3680 家,创 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目前,XX 市不仅新能源汽车 电池相关专利超 4000 件,还超前布局了氢能新赛道,在巩固创 新优势的同时,为未来发展赢得主动。三是依托链主企业,培育 产业集群。围绕新能源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引入理想、比亚 迪 2 家整车企业,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江苏时代、时代上汽、 北电爱思特 5 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众多上下游零部件企业,新 能源产业集聚度位列全国前三,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 97%,居全国首位,是长三角锂电池产业链最全、最长的地区, 也是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20XX 年,XX 新能源领域 产值突破 5000 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 比增长 96.5%,对 XX 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 102.2%。 (四)XX市。XX 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中游城市 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20XX 年至 20XX 年,XX 市 用 6 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从 XX 亿元增至 XX 亿元,年均增速达 11%,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 1.4 个百分点,在全国地级以上城 市排名位次前进 5 位。XX 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一手抓先进 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手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城市软硬实力 同